重溫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影片開頭,之前從未注意的一幕竟令人腎上腺素激增。生活窘迫的加納德,遇到一個開跑車的成功派頭十足的人,上前羨慕而好奇地問,“老兄,請教你兩個問題:你是干什么的,你是怎么干的?”。
這幕場景使得我的大腦里不禁地閃過兩種人:一種是上前請教的加納德,另一種是羨慕而不服氣地暗下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這些而默默走開的人。
1.
前段時間,科技界有個強勁的新聞,前微軟最高級別華人高管陸奇博士加盟百度公司擔任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李彥宏之下統領整個百度。
關于陸奇的勵志故事風靡網絡,其中有一件事,令人感觸:
陸奇在工作中,有一個“要見的人”的清單,每個月,他都會去一趟硅谷,拜會形形色色的創業者、投資人,獲得第一手的行業信息,以及他人的經驗,如此才覺得安心。他意識到“你身邊如果有非常偉大的人,將會非常受用。”
另外,他的一個感悟則是:你得到工作,并不是因為你的知識,而是因為你認識的人。
早年,李開復博士剛剛加入微軟時,意識到:如果一個人都不認識,那么我在公司會失敗的。
大多數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往往對人際交往有強烈的恐懼和排斥,李開復剛開始也不喜歡社交,但是他下決心改變自己。想辦法拿到登記了幾百名高管聯系方式的名單,給這些高管一一打電話約一起吃午餐,在吃飯的過程中又請這名高管再介紹另外一名高管給他,通過這種方法,一年后李開復就發現自己在公司內的關系網有了顯著的擴大。
2.
想起一個朋友故事,他得到工作機會的方式恐怕跟別人不太一樣。
朋友H,平時喜歡關注知乎,在知乎上回答了很多問題、發表了自己在某些領域的認識和看法。知乎是一個存在很多優質人群的平臺,這樣一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就注意到了他,于是便得到了多個工作邀約。
《易經》乾卦里的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意為:走出去在外面的世界開始打拼,更有利于遇到你的貴人,遇到幫助你的人。
前人的智慧令人嘆服。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靠人際交往。”但,這里要是簡單地說成是培養人脈就太流于表面,重點恰恰是一種思維意識。
3.
中學的物理書本上,布朗運動是這樣定義的:
微粒在另一個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超強的時候,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運動,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的運動。
有句俗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網絡式鏈接的時代,這種觀念有點閉門造車了。不論你是自由職業者還是上班族,你得有意識地讓自己出現在“某些地方”,進而同這里的人發生深度地布朗運動式碰撞,在碰撞中拓展視野、發現新想法、展現你的價值、互知互助的影響圈就可能發生網絡式不規則鏈接。李彥宏找到陸奇,不是僅僅因為他是微軟的高管,而是私下早已有進一步的認識,知道他是適合的人選,而陸奇也知道李彥宏是適合跟自己合作的。
人的大腦是有極限的,靠孤膽英雄式的奮斗做成的概率很小,不要把注意力全部聚焦到自己身上,你得懂借助外力,如果你是千里馬就主動跑出去讓你的伯樂更容易發現你。
加強自己的能量,讓自己在布朗運動中碰撞得更加劇烈,也在這場主動意識的運動里凝聚更大的能量,可能性的種子不僅被播下,種子還可以愈發快速地茁壯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