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奧美,我們首先會想到廣告,想到創始人大衛·奧格威,那些廣告傳世之作。甲方還小或者預算太緊時,都會猛吸一口氣說,等我們有了錢,讓奧美拍廣告。
程玲入行的公司是愛德曼公關廣州公司,1999年被挖到奧美公關,當時特別疑慮,覺得做公關怎么能來奧美。奧美廣州公司那時還沒有公關團隊,周圍都是做廣告的。
程玲一直認為“不花錢影響媒體“的公關最厲害,覺得在一群“穿著隨性,講起話來毫無顧忌”的廣告人中間很受挫,公關都是每天“穿套裝的”。剛來奧美的六個月,她每天都要回愛德曼吃飯。
可是后來,她用三年時間把奧美公關做到廣州市場第一,2004年到北京搭建消費品營銷團隊,后來又開發了奢侈品、娛樂營銷,現在她是奧美公關中國區企業營銷業務董事總經理和北京分公司聯席董事總經理。
從“公關為大“到整合營銷,從回老東家吃飯到植根奧美18年,程玲說奧美給了她平臺,讓她找到了自己的家。
奧美三亞大趴程玲(二排正中戴墨鏡者)與籌備組成員合影
廣告與公關:從互相瞧不上到聯合打標
1999年剛進奧美廣州的時候,程玲說那些“穿拖鞋短褲”的也看不上她,他們覺得公關能做什么?奧美的天下是廣告打下來的。
在奧美這種4A公司有一個“全球客戶”概念,就是甲方選中一家全球廣告/公關公司,甲方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都由乙方各地的分支機構提供服務。這種模式至今還在,但是所有人都認為必將打破。
按照這樣的規定,當時在廣州的著名跨國公司都已經“名花有主”,程玲只能去接觸本土客戶。她后來說,感謝這種挑戰,如果沒有早期這種困難,她和奧美團隊都不會快速成長。本土公司需要整體方案,而360度營銷的理念,一開始就影響著公關出身的程玲。
公關的強項是品牌戰略,持續傳播的關鍵信息;廣告的優勢是消費者洞察和創意。奧美廣州的廣告團隊也意識到,客戶的廣告需求經常延伸,涉及企業品牌、領導人形象、媒體關系和危機管理等,需要公關的參與。
這樣,奧美廣州的廣告與公關一起,拿下了健力寶、科龍、美的、中海地產、長隆動物園等客戶。
程玲回憶當年這段經歷,如同半創業,團隊里的人都是自己一個個找來,每個客戶自己都要去見,但是業務迅速起來了。他們做了當時市場轟動的健力寶品牌重塑,科龍的股東更替,中國移動廣東營銷,等等。
可是廣東的市場畢竟受局限,程玲他們主打的品牌、策略在那個時代并不是很多企業的標配。她想去美國奧美工作,但是中國區想把她留下,當時北京、上海、香港都有機會,她選擇了北京。
程玲與奧美亞太區總裁Scott Kronick在方太新品發布會合影
從八卦小報專訪政府官員到奧美和中國企業國際化
程玲父母是上海人,她在沈陽出生,隨爺爺奶奶在廣州長大,后又隨在沈陽工作20年的父母南下深圳,深圳戶口;剛來北京時,少人脈,缺關系,奧美公關北京的“散兵游勇”都歸到程玲旗下,對她來說,這是又一次從頭開始的創業。
2004年,程玲接了“廈門國際投資洽談會國際推廣”這個項目,廈門投洽會早年在全國赫赫有名,是商務部主辦的年度大型投資招商活動,那時候在中國市場活躍的外企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參加過。程玲與投洽會的廈門市官員對接,通過奧美英國公司幫助他們在倫敦舉辦招商活動,吸引英國客商關注并參與廈門投洽會。
可是活動的效果不盡人意:發布會沒來多少人,媒體也沒出什么報道,安排了一個專訪是《太陽報》,得知這是家八卦小報,廈門官員拒絕接受采訪。事后各方爭執不休,廈門方面拒絕付全款,英國人說我按小時收費的,中國人說我們是結果導向。程玲夾在中間,深感公關生意不是靠流程解決的。
從這次失敗中,程玲和奧美公關中國團隊意識到中外文化的差異,2008年,奧美在紐約成立了中國辦事處,近年來幫助像聯想、萬通這樣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建立品牌影響。
作為WPP團隊的一員服務華為這樣深圳、倫敦雙總部的中國企業,奧美英國團隊也擺脫了以前的傲慢,而更多的中國企業在奧美和其他國際公關公司影響下,也開始建立全球思維,用當地的專業化機構服務,用當地消費者的語言而不是中國方式建立品牌影響。
奧美不僅僅是做廣告的
奧美是一個圈子,一個世界,每個奧美人頭上都有一個光環,但是少有人說得清奧美里面有多少部門。奧美廣告、奧美公關、奧美ONE、奧美紅坊….. 在新的整合計劃實施之前,可以說奧美里面資源極其豐富,運作極其靈活,各個團隊殺向市場搶活兒。
程玲創建了奧美公關中國的消費品業務,后來又增加了奢侈品、數字營銷、娛樂營銷,她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創意團隊,當然,遇到客戶要拍高級廣告片,還是要引薦奧美廣告。
奧美公關現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2016年是奧美公關的客戶-雀巢公司150周年,按照傳統公關的打法,周年會想一個主題,拍一部溫情大片,做一個周年慶典,一個新聞發布會宣布未來150年發展規劃,一系列回饋消費者促銷活動。
而奧美公關實際上在為雀巢提供整合的線上線下營銷服務,為雀巢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升級而打造的概念“喵巢星”計劃,整合雀巢旗下30個品牌數百種海內外產品聯合天貓平臺15家官方旗艦店,首次推出超級品牌日,通過新聞發布會、虛擬現實互動(VR)、視頻前貼片、社交媒體內容等全方位宣傳打造其知名度。
雀巢喵巢星計劃在天貓上線三天就創造了過去一個月的銷售額,吸引了眾多的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新增長的消費者,同時品牌指標也大幅度提升,實現了品牌建設與銷量轉化的雙豐收。
這個項目,無論是雀巢還是阿里,雙方都極為重視,出席嘉賓的級別都非常高,這是第一次雀巢中國整合內部所有品牌電商資源進行的聯合行動,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為客戶進行的定制化超規模的整合營銷品牌行動;其涉及的溝通對象之多,把控的難度之高可想而知,連奧美全球總裁都很關注。這么大的項目,程玲自豪地說,核心團隊是一名80后總監率領幾個90后。
奧美公關又一最新案例——為雀巢電商“奶品節”打造實驗營銷,通過世界“大”事與家人“小”事的對比,喚起消費者對家人的關注,呼吁大家用一杯高品質的牛奶去表達對家人的愛。
2016年,奧美公關的娛樂營銷業務取得長足進展,獲得了兩個重要客戶的娛樂營銷顧問年約,他們還協助英特爾做“天天向上”定制欄目,與電影“魔獸”做聯合推廣,幫助寶馬品牌植入電影“寒戰”。在程玲的團隊,公關越來越“出界”,他們用一個個成功的案例告訴市場:奧美不僅僅是做廣告的,奧美公關也不僅僅是做公關的。
傳統公關回來了
做了這么多年整合營銷,程玲說現在傳統公關在回歸:利益相關者管理,包括政府關系、行業協會、媒體關系、輿論領袖、員工、社區等,關鍵信息的梳理和溝通,雖然很多乙方都在爭做360度營銷,但是公關這些要素在企業整體戰略中越來越重要。
她說:“過去企業層面的公關基本上只有500強的外資企業或者內資企業中個別上市公司比較重視,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的需求也起來了,在解決了迅速打開市場和占領市場的問題之后,創始人和CEO們開始考慮如何更好的管理企業的整體形象和聲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良好的內外部生態(輿論)環境。企業傳播不是下個月要做什么,而是未來一兩年要做什么,甚至三到五年在戰略和架構上應該要做什么。”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向哪里去,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我能做到“?這樣的問題雖然每個企業都在思考,但是很多民營企業希望與奧美一起做系統性的梳理,并通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講給受眾聽,建立企業品牌的人格化魅力。
她舉例說:方太,高端廚電的領導品牌,用儒家文化管理企業,我們在探討:東西方不同的管理思路在企業文化中如何體現,文化營銷如何幫忙建立品牌差異化,領導人的形象如何影響品牌的調性。
北京SKP(原星光天地),本土百貨業的領軍企業,奧美公關幫助他們做品牌轉型后的定位、關鍵信息、公關傳播與危機管理,這家企業的目標是能夠成為世界百貨業中的翹楚。
SKP B1層開業程玲(三排右三)與SKP高層以及奧美工作人員合影
甚至是明星創業的代表,林依輪創立的飯爺辣椒醬,在品牌成立之初,奧美公關即協助推出飯爺品牌的定位“解饞、就醬”,制定整合營銷戰略并執行,但目前會花更多的時間幫助林先生梳理需要跟媒體、投資人、政府和合作伙伴溝通的信息并整合和管理傳播的渠道。
程玲最近還幫助一家獨特的公益組織確定“社會化企業”的品牌框架和關鍵信息。公益組織是否需要自我造血,國外的經驗如何借鑒,中國公眾對公益的認識如何教育引導,看似簡單的定位項目后來花去程玲和團隊巨大精力,包括去國外考察,反復的頭腦風暴,并不寬裕的服務費,程玲的專業精神受到公益組織的高度評價,一位負責人說:“沒有Colleen (程玲),我們走不到今天這一步。“
程玲說:“這種傳統的公關需求越來越多,但市場的服務能力不足,新成長的一代被數字化洗腦,跳過了傳統公關的基本訓練,老一輩公關人不能適應數字時代的變化,雙方都有課要補。”
她說,傳統廣告也是這樣,數字化的短平快內容越來越多,但是奧美廣告的TVC大片業務也越來越好。 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我們就是要不斷磨亮講故事的看家本領。“
程玲(左三)與樂平基金會合影
我只是一個最微小的角色
回想自己在奧美的18年,程玲說當年都是全力在做事,對事情較勁,跟項目較勁。每個公關人,不論是打工還是創業,也都會經歷那樣一段沒日沒夜忙著干活的時光。
“現在更多地想做人,”程玲說,“不是做一個圓滑的人,而是洞察人的需求,個人的成就,公司的成功,都在于你是否能洞察人的需求,消費者、客戶、員工的需求,家人和朋友的需求,所有的事情都回歸到人。”
我問她,你是不是細節控,跟團隊發火嗎?
她說會發火,傷到過人,然后就后悔。“我不是一個挑剔的老板,傷到人以后,我爭取修補,也希望自己更有定力。”
她說做公關對完美這種偏執的追求,到現在還在糾結。“更多的是團隊比我更追求完美”。
“做管理,你要知道什么時候需要一桿子捅到底,什么時候放一放,給團隊空間,允許他們犯錯。”
程玲與奧美集團大中華區副董事長莊淑芬(左)合影
她說:“我也常常想,我不是一個特別有創意的人,不是特別會講故事的人,也不是一個社交能力特別強的人,傳播從業者最需要的這幾點特質,我都不怎么具備,但不知道怎么的就在這個行業呆住了。”
想來想去,她覺得也許自己還是有兩點特長,一是對事情有標準,對事情到最后應該呈現出什么樣的結果有判斷;二是知道用什么樣的人去做這個事情最合適。
她說:“我是一個單純的人,奧美給了我一個專心做事的平臺,隔離了社會上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我只是把心放在客戶那里,放在員工那里,放在合作伙伴那里,當別人信任你的時候,事情就容易做得成做得好。”
“但是有時,你的執著和努力并不能改變什么,這時也許你要有一個不同的視角。”
她讀劉慈欣的《三體》,熊培云的《重新發現社會》,喜歡聽王東岳老師的課,卻還不敢讀他的《物演通論》,覺得人到了某個階段,會發生這種轉變,會突然好奇地思考人與世界的關系。
她說:“我對大家看好的很多潮流,是持保留意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自然生態系統里,自然有自然的規律,歷史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不要輕易被表象所迷惑。我希望每個人都真實地活出自己,不要太功利,不要太看重速度,你成長的標記來自你經歷和思考的積淀。”
程玲的老板、奧美公關北亞區主席柯穎德Scott Kronick對她的評價是“極好的人脈和資源網絡建立者”Fantastic networker of people and resources. 柯穎德當年把程玲從廣州調來北京,之后一直在背后支持她的成長。
去年在一次公關界大型活動上,柯穎德發表演講,程玲站在旁邊,不用講稿,把柯穎德講的每一句英文準確地翻成中文。
這種老公關常見的本事,如今不多見了。柯穎德評價程玲:“在奧美公關中第一個建立創意團隊,總是能把不同利益的各方帶到一起,找到最佳的平衡,能量十足,有自然的好奇心,”他還特別要加上“Colleen會講很多種地方方言。”
對老外來說,中國方言如此變化多端;對剛入行的小朋友,能講幾種方言,特別是粵語,是一定要寫進簡歷的。可是對Colleen來說,所有這些東西自然得都無需提及。
她總是說,在團隊所有成功的案例中,她只是“扮演一個最微小的角色”。
程玲是在奧美的體系中成長的,她的很大一部分激情來自發現新人和培養新人。她熱情投入的其中一個叫做奧美的“新兵計劃”,每年奧美在大學生中海選,留下10人輪崗,雙向選擇。程玲自豪地說,這幾年公關團隊留下的新兵最多。
2016年程玲(左三)與奧美新兵合影
她提起剛剛面試過的一個大學生,河海大學讀廣播電視專業,上學的時候就拍紀錄片,有一次拍攝一個地區的元宵節,因為當地的污染項目,政府主辦的元宵節遭到民眾抵制。這名學生把過程記錄下來,在網上引起很大反響。后來那個地方的政府還來找他,希望再拍一個片子,幫助他們贏回民心。
程玲說,這樣的孩子太多了,他們很早就顯露天賦,而且勤奮,鉆牛角尖。他們的背景、專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奇心,有不同于別人的觀點與視角。如果還能有超過同齡人的責任心和社會情懷,那絕對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她認為“現在的營銷時代,在某一領域擁有獨特天賦的專才固然難得,但身懷幾門技藝的復合型人才會更有需求,但不管是專才還是通才,學習能力是第一位的,因為變化太快了。”
程玲說:“任何一個公關或營銷公司,首先是了解客戶的生意,了解受眾想要什么;然后是定位和Messaging (傳播主題)導向,接著是創意,即怎么講故事,最后是懂得調動資源,知道最有效的打法。” 萬變不離其宗。
哲學家叔本華在解釋自覺理性下的自覺或不自覺的“意志”時講過,“理性會疲勞,而意志永遠不會”,意志其實是“一個瞎子,但他身強力壯,肩上背負著能給他指路的目光炯炯的瘸子”。
對于程玲這樣的公關人來說,那個不知疲倦永不睡眠的“意志”就是我們對這個行業不加思考的熱愛,它保持著靈動,有時毫無知覺,如自然的風和雨;但是它能夠感到肩上的份量,還有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練就的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我最后問程玲,為什么20多年能堅持,她說:“與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同時在其中發現自己,看到自己,修正自己,這個過程本身很有意思。”
我們會關注和祝福Colleen的下一個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