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一直關注我,會發現在我寫完《初來乍到》后的這一個月里,我也曾公開了幾篇文章,但一天之內又消失了。最后的結果就是,一個月過去了,而我只有一篇公開文章。
我寫其中一篇文章的創作過程:
大神說,你寫的題目一定要吸引人,所以我前后改了四遍題目。
大神說,你寫的文章要避免自嗨和流水賬,于是我反反復復地推敲每一句每一段寫的是否足夠好。
大神說,你寫的文章至少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所以當我寫到一半發現自己沒有感動自己的時候,我推翻了這篇半成品,重新從頭開始寫。
大神說,你寫的文章一定要給讀者帶來些什么,看完后有情緒的變化和深刻的體會,于是當我第二次寫的文章即將寫完的時候,發現不能給讀者帶來什么東西的時候,我想直接棄稿了。
幸好我沒有放棄,我重新一遍遍的推敲和反思。然后我終于寫了一個滿意的結尾,只不過文章的立意已經完全改變了,但至少不是寫了出來嗎。
我滿心歡喜的把文章公開,但我收到了這樣子的評價。
“你寫的是什么東西,完全看不懂。”
“你寫的是流水賬吧,好意思拿出來。”……
你還記得當你第一次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結果被人批的體無完膚時的心情嗎?那你就不會說我是玻璃心了,不是我不夠堅強,只是我已經很努力地寫了六個小時了。
又連續被罵了幾篇文章后,我漸漸的不自信,慢慢變得害怕,懷疑自己適合寫作嗎?
想了幾個夜晚后,我終于明白,不是我不夠努力,而是我一開始就好高騖遠了。
1.文字,記錄。
文字是一種記錄故事的載體,記錄是根本。
每一個喜歡寫作的人,為什么基本上寫出的文章都會被人說成是在自嗨、流水賬。因為我們一開始只是在記錄自己身邊發生的故事,發揮了文字根本性的作用--記錄。
如果別人看了你的文章,可以完全了解你寫了什么事情,那你不僅沒有錯,還寫的非常好。
但是讀者看完后,有什么感悟嗎?完全沒有,轉頭就忘了。然后,一些覺得自己被“欺騙”的讀者,就會說你寫的是什么東西,一副流水賬的自嗨的樣子。
但現在我想說,流水賬、自嗨沒有什么,如果你都不能做到記錄,連寫作的第一步都沒有走好,那你怎么能走遠。就像建房子一樣,地基沒有搭好,上面建造的房子再好,也總有塌的一天,連文字最基本的功能都做不到,怎么能寫的更好。
2.文字,分享
當你做到了文字的基本功能后,那你就可以大膽地勇敢踏出第二步--分享。
這個時候,你寫的文章不僅是給你自己看的,也是要給那些會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看的。
這個時候,你就要寫一個好的標題,不能沒有標題或者是一二三四五這樣子的數字標題,還要注重文章的故事結構,有沒有一些錯別字……總而言之,你要為了你的讀者著想,讓他們有所收獲,不會覺得又被“欺騙”了。
這個時候,你的文章不再是流水賬的自嗨的,是可以和讀者分享的故事。
3.文字,創造。
當你可以踏實地走好第二步后,那你就可以學著去嘗試走第三步--創造。
你不再只會從身邊發生的或者道聽途說的故事去得到素材,你已經可以從一句喜歡的句子聯想出一個故事,你可以從一次簡單的感悟想象出一個故事。
甚至,你足夠富有想象力,那么一棵樹一片葉一朵花,那么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你都可以想出一個故事。
你突破了題材的限制,你不再只會寫普通的故事,會寫歷史傳記、童話故事、懸疑推理……
你還突破了年齡的限制,一個三四十歲的大叔可以寫十幾歲年輕人的愛情故事,一個二十幾歲的少年可以寫出遲暮老人的悔恨之情。
可以用創造出來的故事記錄和分享,才是一個會寫作的好作家。
頓悟:我還沒有學好文字的基本作用——記錄,就想著去分享和創造,那么只能最后的結果就是:要么流水賬自嗨,要么亂七八糟看不懂。
我會從頭開始寫,我會慢慢寫,再也不怕有人批評我的文字自嗨、流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