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寫寫工作中的一個人,一件事。
這事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記,當時的畫面歷歷在目,內心的感受至今仍能清晰的察覺到它在身體的位置,大小和形狀。
那是一個早晨的床旁交班中,當我來到一位老人的床邊,開口問候了一句:“爺爺,晚上睡得還好嗎?”
“醫生,求求你啦,給我想想辦法吧。這尿一直拉不出來太痛苦了,這樣活著我情愿去死算了”。
只看見一行淚水瞬間從老人凹陷的眼眶里流了出來。
伴隨著老人委屈的表情,顫抖的聲音,還有一雙他伸出來的骨瘦如柴,充滿期盼的雙手。
我心里為之一酸,不是沒見過患者的眼淚,可面前的這位老人還是讓我的心狠狠地被觸動了。
我趕緊接住老人伸出來的雙手,用力的握住安慰道:“會的,爺爺,我們一定會幫您想辦法,很快您就能拉尿的。我知道拉不出尿很難受,您別怕,相信我們,一定會幫您解決的”。
老人聽到我的話,一邊點頭一邊吸著鼻子說:“嗯,嗯,謝謝你們啦!”
都說一個大活人還能讓一泡尿憋死,可今天,老人就遇到了這樣的困難。
就是這么一個看似小小的問題,卻讓這位看盡世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我們這些可謂陌生人的面前流露出他的脆弱和無助。
此時他已經顧不得面子,顧不得尊嚴。他像孩子一樣向我們求助,渴望得到幫助。此時,我們就是他全部的希望。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如果說,工作中總會遇到不那么信任和理解我們的人。那是因為,生命太脆弱了,而人對于生的渴望太強烈了。這種強弱的不平衡極易讓人心理失衡,處于身體心理雙重失衡狀態中的人。變得敏感,脆弱,容易質疑和偏執,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失去平時理智的思考和判斷。
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恢復身心的平衡狀態,重拾生命的健康與活力。
也許醫療技術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夠真正滿足患者及家屬期望的幾率不大,但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偶爾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耳熟能詳的墓志銘道出了一切。
患者的高要求和埋怨,工作的壓力也許是我們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用心去感受,我們就能看到背后那雙委屈的,受傷的,渴望的眼睛,能夠體會到另一個生命的痛苦,和自己之于他人的希望。
那么,我們可否分離自己的痛苦,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做自己能做之事,盡自己能盡之責,多給予一些幫助和安慰。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溫暖的明天?;钤趷壑械娜?,生命將變得更有力量,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福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