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一段正史,
也或許是一段野史,
更或許是一段戲說......
但這一定是梅姐姐眼中的三國。
三國的大大大才子——曹植,曾作有一賦,名曰《洛神賦》,其中一段是這樣描寫洛河女神: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她時隱時現像輕云籠月,浮動飄忽似回風旋雪。遠而望之,明潔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視之,鮮麗如綠波間綻開的新荷。她體態適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的頸項露出白皙的皮膚。既不施脂,也不敷粉,發髻高聳如云,長眉彎曲細長,紅唇鮮潤,牙齒潔白,一雙善于顧盼的閃亮的眼睛,兩個面顴下甜甜的酒窩。她姿態優雅嫵媚,舉止溫文嫻靜,情態柔美和順,語辭得體可人。洛神服飾奇艷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著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著飾有花紋的遠游鞋,拖著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著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蔭,在河灘上伸出素手,采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世間一切美好的語句都用來形容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皆不為過。
但在曹植心中,《洛神賦》或僅非賦洛神,《洛神賦》原為《感甄賦》,許為那三國最美的女子——甄宓(讀fu,第二聲)所作。
光和五年(公元183年)那年十二月,甄宓降生了,身披玉衣,貴不可言。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當姐妹們爬上閣樓爭相觀看院外的雜耍表演,只有甄宓不去,說:“這不是一個女子應該看的。”那年,她八歲。
甄宓愛讀書,時常偷哥哥們的筆硯習字。哥哥說:“這不是女子該學的,你應該去學女紅。”甄宓答說:“聽說古時賢惠女子,都以前人為借鑒。不讀書,何以為鑒呢?”那年,她九歲。
漢末天下大亂,災荒連年,百姓們為了糊口活命,紛紛變賣家財,換取糧食。當時,甄家是世襲兩千石俸祿的漢太保后人,便用糧食易寶,換取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甄宓說:“亂世求寶,并非良策,何況百姓大都挨餓受凍。不如我們大開谷倉,賑濟災民,這才是惠及眾人的德行。”那年,她十來歲。
后來,甄宓嫁給了中原霸主袁紹的二兒子袁熙。
袁熙是個逆來順受的人,并沒有太多的雄心抱負。他不像大哥袁譚是長子,也不如弟弟袁尚得寵。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把妻子甄宓留在冀州伺候婆婆——劉夫人。
之后,袁譚與袁尚爭奪繼承人之位,袁熙被卷入其中。不過,最后坐收漁翁之利的卻是曹操父子,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大破冀州鄴城。
當曹丕進入袁紹府中,見到一個女子披頭散發,趴在劉夫人的膝上哭泣,楚楚可憐。淚水洗凈了她的臉龐,傾國傾城,美貌無人能及。曹丕為她挽起發鬢,問:“你是誰?”甄宓掩面不答。一旁的劉夫人自縛雙手,說:“她是我二兒媳甄宓,若是世子能保我們平安,我愿意把她獻給你。”一時間,曹丕看癡了,說:“如果我是袁熙,就一定不會丟下你。我愿意保你全家,不要擔心。”
隨后到來的曹操,對甄宓的美貌早有耳聞,想要入內一探究竟,卻被許攸攔下來:“丞相,世子已經進去了,您就別進去了吧?”等到甄宓跪拜在他面前的時候,曹操只能無比遺憾,感嘆一句:“真是我的好兒媳。”
最初幾年,曹丕的確對甄宓寵愛非常。她卻從不恃寵而驕,反而時常勸諫曹丕多納姬妾,綿延子嗣。甄宓為曹丕產下一子一女,對婆婆卞夫人孝順有加,幾乎無可挑剔。
再美麗的容顏也有色衰愛弛的一日,再高貴的品格也抵擋不住宮闈傾軋。
被封為貴嬪的郭女王不但得到了曹丕的全部寵愛,還一步步替代甄宓的位置。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封王,前往洛陽,卻把甄宓留在鄴城并遲遲不封她為皇后。郁郁寡歡的甄宓寫下了《塘上行》,"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何等的悲哀落寞。
次年,甄宓被賜死。
死的時候,如同她初見曹丕之時,披頭散發,滿臉淚痕。不過,她已無法言語,口中被塞滿了米糠。之后,草草安葬。
直到六年后,公元 226 年,甄宓之子曹叡即位,追封她為“文昭皇后”,改葬朝陽陵。
甄宓,哪怕再美貌再高潔,形同洛河女神,不過也只是卑微女子,紅顏薄命,生不由己,任人擺布罷了。
The End.
推薦閱讀“梅姐姐讀三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