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
一種思考方式:
任何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此中心論點可由三至七個一級論據支持,這些一級論據亦可以被二級的三至七個論據支持,如此延伸,狀如金字塔。
比如我說 iPhone X 這部手機值得買,為什么這部手機值得買?
2.這本書具體講了什么?
講了 4 種邏輯:
a.表達的邏輯:結論先行,自上而下的表達;分論點要以有邏輯的順序展開。
b.思考的邏輯:按照時間、空間、重要度順序思考
c.解決問題的邏輯:結構化分析問題
d.演示的邏輯:主題明確,結構清晰
a.表達的邏輯:結論先行,自上而下的表達;分論點要以有邏輯的順序展開
比如形容一個妹子家境優秀、身材一流,你不會說【這個妹子長的漂亮,家里有錢。是個白富美】,而是會說【這個妹子是個白富美。長的又漂亮,家里還有錢】。
為什么要先說結論?
先說結論,是高效率的做法,最容易把事情講清楚,節約聽眾的時間。
比如你對小伙伴說:你知道嗎,蘇黎世是個比較保守的城市,但我在吃飯的這15分鐘內起碼看到了20個留長胡子的男人。但你要是在紐約市中心,就會發現幾乎沒有不留長胡子的男人。當然,留胡子在很多年前就是倫敦一景了。
小伙伴一臉懵逼,你要說啥?是想表達【蘇黎世現在很開放?】還是想表達【紐約的男人全是長胡子?】還是【我大倫敦最開放?】
但如果你先說結論的話,就不一樣了:你知道嗎,現在的男人都特別喜歡留長胡子。在倫敦、在紐約這種大城市男人幾乎都是長胡子。就算是在蘇黎世這種保守城市,我在吃飯的這15分鐘內起碼看到了20個留長胡子的男人。
分論點要以有邏輯的順序展開,之前提到過了,為什么 iPhone X 值得購買?
這個【有邏輯】指的就是思考的邏輯。
b. 思考的邏輯:按照時間、空間、重要度順序思考
?時間:按照采取行動的順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比如:如何把大象塞進冰箱?
第一步,打開冰箱門
第二步,把大象塞進去
第三步,關閉冰箱門
?空間順序:將整體分割為部分,或將部分組成整體
在將某個整體(不管是客觀存在還是概念性)劃分為不同的部分時,必須符合 MECE 原則。
各部分之前相互獨立,沒有重疊,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重要度順序:先說最重要的,再說次要的,最后說無關緊要的
c. 解決問題的邏輯:結構化分析問題
比如我們要把 Google Play 商店轉化率提升到 60%,那應該怎么做?這時候就需要結構化分析問題了。
我們的問題(或目標)是什么?→ Google Play 商店轉化率提升到 60%
我們的現狀是什么?→ Google Play 商店轉化率為 50%
我們要做些什么?→ 查看影響 Google Play 轉化率的所有因素,并優化做的不好的因素
我們應該怎么做 → 優化長描述;iCON、截圖 A/B test
再比如提高 VIP 收入,如何提高 VIP 收入?
我們的問題(或目標)是什么?→ 每月 VIP 收入復合增長率 20%
我們的現狀是什么?→每月 VIP 收入零增長率
我們要做些什么?→ 查看影響 VIP 收入的所有因素,并優化做的不好的因素
我們應該怎么做 → 修改內購類型、價格;增加導購場景
d.演示的邏輯:主題明確,結構清晰
演示的邏輯其實就是上述 3 種邏輯的表現形式。
寫文章的思路:
開門見山,說出中心論點
圍繞中心論點展開一級論據,按照時間、空間、重要度順序進行說明
寫文章的細節:
多用標題,標題必須是這一段落的中心論點
相同的觀點、思想,應該使用相同的格式
*為什么論點是 3-7 個呢?不是 3-10 ?因為 7 這個數字是一般人的短期記憶極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