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也不是因為它是獲獎影片,主要是這片名吸引了我。看影片前并沒有去看評論及評分,而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喜歡跟著感覺走往往是沒錯的。首先要炫耀的是我自己包場,這么好看的影片為什么沒人看?而且還是按摩椅,超爽!
對電影并不專業,不想過多評論影片的技術含量,只是想說感覺。兩個人物,托尼利普與唐雪利性格鮮明。兩個演得都非常走心。黑人雪利受歧視,可他偏偏卻有高貴的精神,不喜歡托尼在車上吸煙,不在車上吃東西,對藝術充滿著敬畏。而托尼雖是白人,可他卻有著與雪利極其不搭的習慣,他隨手亂扔垃圾,一句不合便出手傷人,他會為了五十美金跟人比賽吃掉27個漢堡。他是雪利的司機兼私人助理,雪利內心那種高貴的精神與托尼形成了鮮明對比。可事實是鋼琴家托尼被邀演出,被拒絕在邀請方的餐廳用餐,因為他是黑人。而他的司機托尼卻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餐廳大塊朵頤。
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卻不能用邀請方的衛生間,因為他是黑人。可雪利卻欣然的接受這一切,并一如既往的執著于他的藝術,用情的完成每一場演出。這是一個由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雖然有報道稱電影跟現實故事差距太大,但對此我不想批判,因為藝術終歸是藝術,現實終歸是現實。
另一個get到我的點是托尼與妻子的通信,他不是一個會浪漫的男人,但他卻是一個愛妻子的男人。他寫信像流水賬,但妻子依然看得感動,因為字里行間全是真摯。他每周會給妻子寫一封信,兩個月寫了八封信,每次寫信都是在中途用餐休息的間隙。看著這個有著渾身不良習慣的男人,有些可愛,心里被觸動到了。電影就是這樣,往往會通過細節感動人。我想每周收到愛人一封信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最后大藝術家雪利放下他那高貴的精神,走入平民灑吧,彈鋼琴。這個情節也是劇情的一個升華,人放下自己很難,我覺得這樣處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