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嗎?那就是我的學校,我上大學時的學校。
在我們那個落后的農村,物質匱乏,精神樸素,家里每月能買上一次豬肉,水果也都是買些包圓的爛蘋果,不知道穿衣打扮(那是沒有),不知道情竇初開,懵懵懂懂上了大學才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記憶,似乎只有大學給我足夠回憶和感動。
記得我第一次到了大城市看到高樓大廈,第一次知道原來公交車也是有兩層的,自卑敏感的我開始封閉了自己,看到別人打扮時髦,談吐文雅,自懺形穢。
幸虧有熱心的舍友和同學,慢慢的,我會講普通話啦,會化妝了,也開始融入這個城市,這所學校。
早上起床先去晨跑,全校幾十個班級一起跑,學校那時還沒擴建沒有塑膠跑道,只是有煤渣鋪平的路,不知多少同學,只有滿天塵土飛揚,嘈雜的聲音“一二一,一二一”此起彼伏,幾圈下來,白球鞋都變成黑球鞋。
食堂的伙食也是簡單實惠,像我這樣的一天花不到十塊錢,比校外省太多了,就算這樣,有時我們宿舍幾個也會買許多饅頭咸菜留著,看能不能省下更多伙食費。
我們學校不是很有名氣,也不起眼,但是我們的老師都是剛畢業的年輕人,跟我們能很聊的來,有的帥的天理不容,有的,風趣幽默,有的才高八斗,所以很少有曠課的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生物發酵老師——小范老師,長得“鬼斧神工”,聲音抑揚頓挫,一上他的課,基本上前前四排都是女生,聽課特別的認真,不知是為了看帥哥還是真為了聽課來的。
一般情況一天只有六節課,閑下來,要么去自習室寫作業,要么去圖書館看書,小日子過的悠閑,閑下來的時間多了,同學之間交流就多了,開始了有追我的男生,那是一個明亮的小伙子,我舍友的老同學。我記得他有一雙桃花眼,明亮有神,一眨眼,睫毛下的陰影像一條彎彎的小艇,頭發天天都是整整齊齊的立著,鼻梁高挺,嘴唇偏薄,中等身材,好像衣裳只有西裝、襯衫。我喜歡極了,那一瞬間的心動成為永恒,我覺得擁有了全世界,我想告訴我身邊所有的人,我好開心。大概初戀都是如此美好。
因為我的舍友們都不是本地的,山東,陜西,內蒙,河北,也算是天南海北了。十里不同俗,我們有著不同的方言,不同的風俗習慣,所以即便是哪天不上學,大家在一起胡侃亂侃聊一整天都不覺得累。或者一起去學校的電影院看電影,寒暑假的時候又一起去勤工儉學;或者在校內或者去外打工;或者去附近的風景區游玩。宿舍某一個人生日時,會去外面大吃一頓,喝點小酒,大家鬧一鬧。
直爽而又善良的姑娘們,愿你們一生幸福美滿。
估計畢業的人都會回想難忘的學校生活吧!不一定天天想著,偶爾冒出來,會心頭一暖,因為這里承載了太多的回憶和歡樂。畢業那么多年,總想去母校看一下,也許是不敢吧,近鄉情更怯,怕看到母校變化怕看到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自己心里難過吧。
親情,友情,愛情,大概都是在那時候真真切切體會得,生活時而窘迫時而富裕,我們的心依然年輕,充滿著青春活力,不畏一切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