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中有一段話:對于任何類型的練習,這都是一條基本的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當走出舒適區,幾乎每個人都會偶然碰到瓶頸,那些關卡看起來很難,好像你永遠也克服不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過障礙的最好辦法是從不同方向去想辦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導師或教練,他們可能已經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礙,可以為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
“舒適區”是樊登解讀的書里經常都要提到的一個概念,已經認知和掌握的知識就是我們的舒適區,在這個區域里不需要挑戰,也不會覺得不舒服,所以一般人都喜歡待在這個區域里。
最近我學英語就遇到了舒適區的問題,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加,挑戰也是與日俱增。一次又一次通不過課程,一次又一次都只能得到低分,于是挫敗,沮喪這些情緒成了我學英語的主要情緒部分,導致熱情也比前段時間有些下降。
越是在這種情境里,離開舒適區就越發重要。所以我每天都需要給自己鼓勁,即使再挫敗,也要含著淚咬著牙,繼續堅持學習,不過我能夠感覺到自己已經取得明顯進步,無論是聽力或者口語方面。越是挑戰非舒適區,進步越是明顯。
在我們的工作或者生活里,掌握原理比掌握技巧更加重要,挑戰非舒適區就是一個重要的原理,不離開舒適的小家,我們不能夠看到精彩的世界;不離開政治舒適區,我們就不能夠了解更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