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城正北12千米處。故城規模宏大,略成長方形,分內外兩城,像個巨大的"回"字。內外城均有護城河,城池堅固險要。城內昔日的衙署、塔廟、街市依稀可辨,殘磚、碎石、陶片遍地。清代考古學家徐松曾對該城出土的唐代金滿城殘碑作過考證,證實故城為唐代北庭大都護府所在地。
陳惠,來自農村,小時候家里很窮,農活多,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不識幾個字,結婚生活并不如意,除了相夫教子還要打理家中十畝田地,生活并不富裕,通常夏天去工地上打工,冬天扎鞋底,丈夫是房屋裝修工,每天從村里跑到縣城,起早貪黑,維持一家四口人的生計!后來為了孩子上學方便,便賣了農村的房子,舉家搬遷至只有三十多平米的出租房……直到2009年,婦聯舉辦的蘇繡培訓班,免費教學還提供蘇繡材料,陳慧姐意識到在社會立足有一門手藝真的是太重要了,于是,報了名,進入了將近一百天的學習,培訓班的學員從六十八個人到了最后的6個人,6個人里面依然有陳惠姐的身影……
老師很看好有決心和耐心的陳慧姐,便有心栽培,陳惠姐當時就有了一個想法,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刺繡店!
培訓結束后,老師回了蘇州,陳慧姐就拜托老師在蘇州幫她采購蘇繡需要的針線剪刀和布料,每天除了做家務剩余的時間一直在繡花,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晚上也只睡三四個小時,跟著了魔一樣……
記得有一天,陳慧姐在繡一幅新圖時覺得難度好大,要運用好幾種針法,怎么辦呢?向遠在蘇州的老師請教唄,可是老師在電話里說了一個多小時,陳慧姐卻什么也沒有聽懂,手機也因此欠費停機了。那天晚上,陳惠姐無法安然入睡,于是第二天早晨,她就向丈夫提出去蘇州在學習的想法,結果被拒……
后來,陳惠姐終于圓了蘇繡夢,終于從蘇州學成歸來,最終于2013年六月,注冊了“北庭”牌商標,擁有了一套七十多平米的店面。十月,在婦聯的支持下,成立了北庭行業刺繡協會,其刺繡產品主要以旅游紀念品為主,雙面繡擺件,小工藝品、掛件等等,都是屬于刺繡類。
截止現在培訓了一百多名學員,并解決了她們再就業的問題。學員學成后再去帶動周邊婦女自主創業,增收致富……
為了響應吉木薩爾縣文化立縣,陳慧姐的作品圍繞該縣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的越來越多了,讓更多人了解美麗的吉木薩爾,了解大美新疆……
北庭西大寺、千佛寺、花兒溝、白楊河等作品,代表吉木薩爾縣歷史名勝古跡和風景建筑的元素。深受疆內外許多游客的青睞!
今年,吉木薩爾人力資源和資源保障局掛牌青年創業師范點,2016年又注冊‘印象北庭‘牌的商標,2016年12注冊成北庭繡紡紡織有限公司,2016年的收入是一百多萬,工人的工資在剛開店的時兩千元左右,現在每月有三千元左右,剛開店時工人只有兩人,現在工人已經有28人,還有好多陸續在報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好的藝術作品也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豐富業余生活的精神糧食,公司的刺繡作品經過時間的驗證,深受大眾喜愛!
為了將公司做大做強,做刺繡行業里的佼佼者!陳惠姐憑著一股勇氣走到了現在,陳惠姐常說:“相信自己,勇敢地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