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經匯報:
學經日期: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天氣:晴
寶貝年齡:7歲6個月
學經時間:6年10個月
學經人員:媽媽、延寶
學習方法:147
【讀經】《易經·系辭下傳》第1-2章、《少年兒童詩詞啟蒙》第1-6首、《笠翁對韻》(下)五歌
【英語】《新概念英語》第一冊第19課
二、媽媽日記——“編外”老師
今天星期二,下午第三節又是孩子學校“城市少年宮”課程時間。“城市少年宮”的意思,是由學生家長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拓展課外知識,每周一次課,半小時。
這學期我們班的家長都比較謙虛,沒有人毛遂自薦,我只好把這個課程“承包”了,成了班級的“編外”老師。
這學期開學時我和語文老師商量,每天課前安排幾分鐘時間集體誦讀一部經典,慢慢累積,培養對古文的感覺,同時通過跟讀和指讀認字。語文老師很支持。
這學期讀的是《千字文》。它是一篇由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的文章。由南朝的周興嗣創作。據說,當年,梁武帝為教育孩子,叫人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復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習用。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聯屬,不好記憶,他就召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他因用腦過度,一夜白頭。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于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秀的小百科。它流傳了1400多年,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之所以選擇《千字文》,一方面是因為它比較簡單,四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培養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一個學期的跟讀和指讀,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量,為閱讀打下基礎。
語文老師安排了值日班長和班長助手,負責每節課前播放音頻,管理紀律。這樣一天下來就能讀上幾遍了,感恩老師的用心安排。
今天是我去上的第7次課。在與孩子們一次次的接觸中,跟孩子們漸漸熟悉起來。一進教室,孩子們就會過來打招呼,喊“周老師好”,有幾個熱心的小朋友還會幫我插U盤,拷課件,真是得力的小助手。下課也會有女同學過來抱著我說“我喜歡周老師。”我也喜歡你們這些小可愛們!
平時在路上遇到,孩子們也會喊“周老師好”,聽著心里暖暖的。有一次放學去接孩子,在路隊里沒看到,就問其他同學,有個女生自告奮勇說要到教室里幫我找,另一個同學跟我說學校門口有一個等待區,可以去那里看一下。都是熱心的寶貝。
今天的課前誦讀,是第一次讀本周的內容,孩子們的狀態比之前幾次課好很多,坐姿端正,跟讀聲音洪亮,指讀到位,聽著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心里滿滿的感動。
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前面幾次課講了燧人氏、伏羲氏,還有倉頡造字、嫘祖造絲等小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在準備課程和講解的過程中,我自己把這方面的歷史知識補上了,感恩孩子們給我一起學習的機會。
今天繼續講故事。“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短短四句話里包含了三位偉大人物的故事:姜子牙、伊尹和周公。今天講了姜太公直鉤釣魚的故事,還沒講完下課鈴就響了,后面的講得比較匆忙,沒有很好地引申和引導。還是經驗不足,沒有安排好時間,下次要更用心一些。也要感恩孩子們的包容,每次不管講得怎么樣,下課時孩子們都會說“謝謝周老師。老師辛苦了。”聽著就什么辛苦都沒有了。本來也沒什么辛苦的,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希望孩子們也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愛你們,可愛的寶貝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