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大象)有三大傾向:趨利避害,只顧當下和易被激發。當小我被激發的時候,只顧當下大象就開始亂跑,跑向它喜歡的,跑離它討厭的。馴象人失去了對大象的掌控,只能隨象逐流。我們就陷入了失控的狀態,產生了所謂的“拖延癥”。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把握源頭,別讓大象被激發。不讓大象被激發,也就是所謂的“推遲滿足感”。換言之,推遲滿足感就是不做大象想做的事情。怎么知道大象想做什么事情呢?運用分身術覺察自己的言語,情緒和信念。(更多關于分身術:行路難)
另一方面,什么東西會激發大象呢?是問題。問題出現在學習區進入恐慌區的時候。美國人Noel Tichy提出了三區理論:舒適區(Comfort),學習區(Learning)和恐慌區(Panic)。三個區可以表示為你想學習的事物的等級。
最里面一圈是“舒適區”,對于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于舒適心理狀態。中間一圈是“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于太難受。而最外面一圈是“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對于一個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處于“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
這三個區是不斷變化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一段時間后,“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當然相反的情形也可能發生。成長就是不斷把學習區變成舒適區,把恐慌區轉化為學習區。而問題出現在學習區進入恐慌區的時候,所以問題是成長的基石和契機。
小我知道恐慌區的邊界,怕受到傷害,選擇遠遠地躲開恐慌區。隨著成長的進行,其實一部分恐慌區已經變成了學習區。但是小我不知道,仍然遵循舊有的規則,反而阻礙了自我的成長。此時,就要通過自律,選擇不按小我的想法去行動,而是選擇成長。因此,自律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自律三大核心要素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和尊重事實。用分身術發現小我的想法,推遲小我的滿足感,直面事實,承擔起進入恐慌區去升級的責任。
同儕力量:
“以前容易逃避,不自信,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到。現在堅信自己一定能找到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一定能打倒學術這只小怪獸。” ? ?——佳雯
“以前太關注別人的意見,不愿承擔后果,總希望別人給意見,讓別人承擔。現在更專注于自己的內心,跟隨內心的聲音!” ?——薩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