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得知Rudi是從Hamish Guthrie老師那兒,他倆同為安省學生辯論聯盟(The Ontario Student Debating Union)理事,Rudi從法學院畢業后做了多年律師,突然在2012年放棄法律界大好前(錢)途,專職投入中學生辯論培訓。
近年來,Rudi的學生在地區級,省級和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辯論賽上屢屢奪冠,迄今為止,已經有6名學生被選入國家隊,數十名學生憑借辯論特長升入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藤校。在多倫多,報名Rudi Lof辯論課的waitlist甚至比他上課的class list還要長的時候,曾有學生專門從Halifax周末打飛的到多倫多來上Rudi Lof的辯論課。
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給Rudi帶來的成就感遠遠勝于在法庭上打贏官司。談起辯論,他總是滿懷激情,執著認為辯論是培養和鍛煉批判性思維的最佳方式。
1. 為什么辯論是培養和鍛煉批判性思維的最佳方式?
關于批判性思維,朋友圈里的大V張軍教授有段精辟的論述,“批判性思維的重點是追問再追問,反思再反思,否定再否定,直到無可追問,無可反思,無可否定,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增進認知。 ”
Rudi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不謀而合: 追問,反思,從多角度來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生活中,職場上,人和人之間難免會產生沖突和異議,如果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問題,從而理解對方觀點的來龍去脈,就沒有辦法真正說服對方。
舉例來說,談論稅收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的贊同富人多納稅,為社會做貢獻。但深入思考,站在富人立場來看,結論可能就會截然相反。就中學生而言,對納稅無法感同身受,所以Rudi在教學中會引導他們通過類比來思考:學生瑪麗,努力學習,考試100分,現在讓她的分數勻一點給考試不及格的湯姆,瑪麗會愿意嗎?這對她公平嗎?如果這樣不公平的話,為什么向富人多征稅是公平的呢?
再切換到湯姆,他之所以成績不佳,也許不是因為主觀不努力,而是單親家庭,入不敷出,課后時間都去打工了。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大學錄取,對瑪麗和湯姆基于同樣的考核標準,公平嗎?
辯論讓孩子跳出思維定式和學校象牙塔,站在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的立場,通過否定,追問,反思,類比,接觸思考社會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并精準表達,在辯論過程中,跟不同觀點撞擊, 獲得不同視角來深入問題本質, 從而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Rudi的眾多得意門生中,8年級就進了國家隊,榮獲多項全國冠軍被哈佛提前錄取的Dasha Metropolitansky最為星光熠熠 。( Dasha非常幸運,在校師從Hamish Guthrie老師,校外跟隨Rudi訓練,遇到加拿大最好的兩位辯論老師,難怪成績斐然。)
2. ?橫掃各大辯論賽事,被哈佛提前錄取,她是怎么做到的? ?
Rudi指導Dasha多年,對Dasha以下三點特質尤為贊賞:
第一點:認真。Dasha自七年級起就全心投入辯論。即便多年來各種榮譽加身,每次上課是依然非常認真,注意力高度集中,兩小時內即不會喝水更不會中途離開去洗手間, 她把每次課堂模擬都當作正式比賽來認真對待。
第二點:用心聽取反饋。辯論是一項團體運動,即有隊員配合,又有對手激烈對抗。辯論練習和實戰中,無論隊友助攻,還是對手反擊,以及賽后教練點評都是汲取反饋的最佳機會。Dasha家住Oakville, 周末趕到多倫多來上Rudi的課,不僅為名師指導,更希望能跟高水平的同伴練習。Dasha對點滴反饋都用心聽取, 這么多年來,她是Rudi所教過的學生中唯一一個同樣錯誤絕不犯第二次的學生。 ?
第三點:善于總結,不斷提高。學習辯論初始階段,學生進步會相對明顯。但隨著水平提高,往往會陷入瓶頸。而Dasha是如何突破瓶頸,不斷進步的呢?每次辯論賽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寫總結。通過在紙上復盤,反復琢磨如何提高。Dasha閑暇時間喜歡觀看大學生辯論賽視頻,邊看邊做筆記,她甚至會把這整場賽事里,每場正反方的觀點如何撞擊(clash)都總結出來,試圖琢磨出其中的共同規律。
Rudi毫不諱言的說,是Dasha這樣的學生讓他成為更好的老師, 所謂教學相長,的確如此。
3. 為什么每個孩子都應該嘗試辯論?
首先辯論培養的是全方位的綜合能力, 除了批判性思維培養之外,更涉及公眾演講、邏輯推理、信息搜集和分析等,而辯題往往緊扣國內國際的熱點時事,在對辯題深入思辯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系、國際視野和公民意識都得到提升。有過辯論的實戰演練和比賽經歷的學生,普遍比較自信,善于傾聽與溝通、團隊合作,心理抗壓和臨場應變的能力也強。
其次,辯論有助于課業成績的提高。辯論是一項高強度的智力運動,不僅講求思考速度,更講求思考質量。長期參加辯論,接受快速深入思考和精準表達的訓練,對口頭和書面表達都有裨益,無疑也有助于課業快速高質完成。
最后,辯論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自信心的塑造。Rudi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證,他思路敏捷,有理有據的提出自己觀點的同時,又能理解對方出發點,在溝通中能立刻指出問題的要害, 卻又不咄咄逼人,是智商情商雙高的典型。
Rudi不止一次的提到過他的一個朋友,性格內向,中學時代參加過辯論,但是表現平平,從沒有拿到任何名次。大學畢業讀了醫學院,然后成為一名醫生。這個醫生朋友曾經跟Rudi說,雖然自己在辯論上沒有天分,但是從大學一路到職場,無論是做presentation或是其他類似場合,應對都游刃有余,而且他還發現自己比90%的人都做的更好。
而這一切, 都只源于中學時代的那段看似乏善可陳的辯論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