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龍觀,舍不得但又不得不舍

回不去的觀,寫得了的文

回龍觀,最好的青春在這里留下

回龍觀,京城中軸正北。一座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的大型社區,更是一個承載年輕人夢想啟航的地方。

初識回龍觀,源于2006年暑假研究生實習認識的一位朋友。雖然我們后來再未曾謀面,但就是在一次不經意的交流中提及他住在回龍觀龍騰X小區,地鐵13號線可到。這是在我2005年來京后第一次在腦海中留下了這三個字,相比同來京求發展的朋友,這個時間點不算晚。

永遠兢兢業業的13號線

踏上這片土地,是2008年畢業后。學校的生活已然適應不了外面“赤裸裸”的殘酷生活,從象牙塔出來后首先面對的就是住宿問題。在我司人文關懷的五個月過渡期中,我有大把富余的時間去考察落腳之地。五個月的不間斷跑腿,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結論:同等價錢下,我們不愿去住市里的舊房,而更愿意用時間成本去置換更舒適的空間。甚至,價錢方面更優惠。

靠北擇業,舒適棲息,選擇回龍觀“似乎”是必然選擇。

事后證明,這一呆就呆了九年。九年間,我們先是選擇了觀里最東側的低洼地帶,而后輾轉到了觀里的最西側。回龍觀的西側和中部,住房和商業已經相對發達;東側還有很多空地,和城中村沒什么兩樣。

記得第一次去選址時,坐著13號線超越了以往最遠的西二旗到達了霍營。第一印象就是坐著462去和諧家園二區,直線距離不到兩公里,公交車愣是到霍營鄉去兜了個圈。讓我對回龍觀東側有了一個直觀的定論,這北京的鄉鎮荒涼的還不如我們村。

正是這樣的破落不堪、尚未開荒之地,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價值,開始了農村的生活,也開啟了我們北漂的生活。漸漸地,時間的流逝讓我們完全融入了觀里的生活。時間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你忘卻,也可以讓你記憶猶新。透過放大的鏡子,去追尋曾經的美好記憶。

天邊的云彩,讓人浮想翩翩

吃穿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構成了人類生活剛需的共同體。如果你要求不高,那么觀里就是閉環,完全可以不用進城就可以活的很好。

吃,霍營地鐵口前面曾經是一片集小商場、小吃、黑車的集中地。每到下班時,熱鬧非凡。各種擺攤,應接不暇。在這里,你可以解決你想要的所有物品,物美價廉,十分方便。甚至,你可以出完地鐵口就享受到想買的、想吃的一條龍服務。這,就是下班族最期待的速度、最周到的服務,回到家就可以洗洗睡了。當然,如果你覺得不夠檔次、不太干凈,那么觀里的華聯商場、萬意百貨有各種不錯的館子供你選擇。還有,我最喜歡去逛的晨剛早市,沒有之一。

永遠熙熙攘攘的人群

穿,同吃。有吃的地,一定是伴隨著賣東西和商場的存在。吃穿一體化,這是緊密關聯的內在本質。

住,莫過于整整齊齊的經濟適用房。凡是小區名帶“龍”字的,且層高為六層的,那么你就可以準確地判斷。大片大片的經適房間,夾雜著一些商品房性質的高層小區,這些可以為你日后由租轉買提供有力的支撐。很多人,其實就是在走著這樣經典的模式在一步步前進。

行,毫無疑問13號線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仍將是。13號線從觀里橫穿,由北向西再向南依次經過中關村軟件園、五道口、西直門,由北向東再向南依次經過北苑、望京、東直門,這樣的線路走向即便是現在的8號線分流都無法比擬。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永遠生生不息的人流

人都是有安居所定之傾向,時間久了就不愿挪窩。很多時候,你在哪住你就會一直在那住。你已經適應了環境,適應了生活,適應了人文,適應了一切你能想要的。

何況,觀里正在一天天變得更好,正在努力突破“回”字的閉塞局面,正在朝著不再是睡城的方向發展。以中部為中心,大力發展東西兩翼。可以看到,醫院、商場、寫字樓、公園、道路等基礎設施正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積極的改變。“回+”讓觀里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即便這樣,我們在最好的青春選擇了離開。家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租房成本與舒適度不匹配轉移到時間成本與更好發展不適應。所以,我們決定血性回歸,開啟農村包圍城市的進程,奏響人生的新篇章。

翻開嶄新一頁,迎接美好人生

中關村,最好的未來在這里延伸

城市之大,我們何去何從?在綜合位置、資源、時間、發展等主要因素后,我們決定去投靠村媽。

初識中關村,是在2002年大一第二學期時。那時,學校開了門硬件課,其實就是教我們認識電腦配件。就是在這不經意間的輔修課上,老師跟我們提及了上中關村在線查詢。同樣的三個字,烙印在了腦海。

真正對村里有身臨其境的印象,是2005年來京上研時。坐著運通105來村里攢機,海龍還沒跨進門就被各種小商小販們各種拽,各種吆喝聲不亞于觀里的晨剛早市。這完全是電腦配件的小商品集市,與村里的高科技定位和周邊豐富的教育完全不匹配。

不信,你看

決定扎根村里,主因是看重了這里的教育資源。既然折騰,那就折騰個最好的。在當時基本沒有什么可折騰的窗口期內,我們開始了最后的賭博。

只因,折騰是為了遇見更好的未來。我們愿意為之去努力奮斗。

很多人,都愿意求安穩,不愿去折騰,即便有折騰的心也沒有折騰的執行力,歸根結底是嫌麻煩,包括曾經的我。

孩子是你前行的動力。正如一位朋友所說的那樣“昔孟母擇鄰,今爹媽擇校。許多家庭,家庭遷徙頻率可稱流竄。許多發小,開學季節各奔天涯。還好,最愛所在,就是家”。

那么,該如何折騰?這是個方向性問題。方向錯了,再怎么精雕細琢都是無濟于事。方向,由你的思維決定,進而決定你的行動。

在折騰過程中,自然會產生阻力和壓力。阻力,可以先斬后奏排除;壓力則不同,大了就易出事。就像越來越大的膿,此時你需要找個口用針把它挑破。同理,你可以找個適合自己的口去釋放,比如跑步。

殊不知,這樣的積極折騰已取得預期效果。開學典禮那天,讓我們釋然了。同樣讓我們釋然的,還有時間,這是家庭主要矛盾轉移的重點。

莎士比亞說過: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在拋棄他。

沒錯,我們就認準時間。于孩,實現了“起床即到校”的目標,當其他孩早早奔波在上學路上,家孩可以多睡會兒。上學一定要近,這是我們對“就近原則”最新的理解和詮釋;于妞,上班時間仍控制在四十分鐘內,但可選的交通方式更豐富了;于我,上班時間直接遞減四十分鐘,這來回多出來的近兩小時讓我可以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曾經看到很好的一篇關于時間的文章,摘抄如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共勉。

時間,就看你怎么利用

當然,還有村媽二次創業的美好未來。如前所述,村里的主業與定位極其不相稱。在京城發展戰略下,村里的地位已非常清晰。剩下的,就是重新回歸時間,見證奇跡再次發生。

而對于大眾,則隨著發展無形受益。環境的變遷,周邊資源也在發生變化。未來,科技資源、教育資源、人脈資源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吸收并轉化,占有率多少依舊取決于你的思維方式。思維,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

期待村媽再次騰飛

曾經,每逢下班站在13號線時俯視四環斑斑點點的星星;如今,夢想照進現實。你現在的行動,那是你曾經在內心深處埋下種子的自然結果。人,因為有夢而活得更加精彩。

永遠川流不息的車流

或許,為了這樣的夢想你可以一步到位。但我堅信,白手起家的新京人大多需要這樣的折騰過程。曲線救國,同樣可以曲線回歸。什么時候、什么能力、什么見識等決定了你處于什么樣的位置。如果站著就能夠著,那么不算挑戰;如果跳一跳能夠著,那可以接受去迎接挑戰,風險可控;如果蹦起來都夠不著,那繼續增加你板凳的厚度,努力縮短差距,等待機會。

每一次的抉擇看似果斷,其實在決定前背后都經過一段痛苦的思想過程。好在我們一旦做出決定,就會迅速按照所期望的那樣一步步朝著正確的方向執行。過程雖然艱辛,但未來會更加美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