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抵達米蘭機場,比較了兩輛優步的價格,我們叫了一輛較之稍微“劃算”的六人出租車,想象著是一輛小面包或者SUV什么的,沒想到等待的竟是一輛超長版的“大奔”,車廂里輕聲地飄揚著莫扎特,身著正裝的意大利帥哥,領帶精致笑容迷人,讓人很難聯想到“的哥”一詞。
有軌電車在城中滑過,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廣場邊悠揚的琴聲,靜候一場場或刺激或閑適邂逅的“摩拜”單車,一紅發女子在緩行的馬車上,站起身將手里的鮮花分出一朵送給一個被懷抱的孩子,一對年輕男女在高高紅門的門檻前,一坐一站,低語淺酌,沒錯,這里仿佛是一個時間凝固的雜糅點——“啊,意大利!”我幾乎懷著崇敬之情做如此感嘆。
果然,就像發現雪是冰的糖是甜的一樣,在整個意大利從米蘭——佛羅倫薩——羅馬的旅程中,我們一次次驚嘆于瑰麗的藝術之美。中世紀特點的米蘭大教堂、文藝復興之家的烏菲茲博物館、人類藝術品寶庫的西斯廷教堂,我一輩子從未看過如此多的藝術作品;《春》《維納斯的誕生》、《大衛》、《雅典學院》《創世紀》,那些在美術書上作品,活色生香地近在眼前;波提切利、喬托、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芬奇,這些神話般的大師仿佛起舞的精靈與我們凝視對望。我意識到,原來人類對美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不管你懂不懂作品的內涵,好的藝術品所蘊含的美的結構和元素會對人產生一種舒服的沖擊感,藝術家們有能力省略、壓縮、甚至切割掉生活中無聊的部分,把我們的注意力直接導向生活或自然中的精彩時分,他們所展現的生活或自然氣韻生動、井然有序,這種氣韻和秩序是我們紛擾錯亂的現實生活所不能呈現的。例如,拉斐爾將自己對理想的女性美畫成了圣母,既帶有塵世母性的氣質又有莊嚴圣潔的光輝,而“像拉斐爾的圣母一樣”也成為西方人對女性最高的褒揚。
在某些層面上說意大利擁有藝術的內在氣質,從建筑到繪畫到音樂到人們的日常行用。她們雖然是不同的藝術形態,但卻是骨血相通一脈相承的,如建筑物的裝飾曲線和花瓣與協奏曲中的裝飾音符與畫作中各種邊框,難怪乎7個藝術女神她們的名字都叫繆斯。
由此想到米蘭時尚秀場上的蕾絲花邊,想到女人對絲巾的配色男人對袖扣的圖案,想到人們喜歡在街邊喝咖啡品紅酒,甚至于她們的食物用哈密瓜配帕爾瑪火腿,即算是賣藝者,內心也是驕傲的充盈的。
這些看似不相干又相距極遠的東西,卻似乎有某種生活的哲學在相連,尼采說,唯有用藝術來拯救生命的悲劇。不管是陽春白雪的繪畫音樂居廟堂之高,還是下里巴人的街頭生活處江湖之遠,無一例外地選擇了對浪漫和藝術的積極審美,她們對生活用心打磨和精心修飾,追求內心的豐盈、品味和延伸,似乎是與生俱來又似乎是根深蒂固的基因深種。
當我書寫游記重新回憶旅行中的記憶,不否認旅行中多數是無聊的等待、平庸的風景、疲憊的體態,甚至于惱人的竊賊(我被偷得身無分文),但是回憶卻很奇怪,猶如從上萬張照片中自動刪除留下一些快樂的片段。哦,原來藝術和回憶一樣,是一種簡化和剪輯現實的工具,快樂和悲傷是任由我們的心境選擇。這是旅游的啟示。
本段旅游小貼士:
1、提前訂票。各大藝術館,大景點的門票都可以先從網上預訂,并打印下來。這樣就可以直接入內,如果是在現場購票的話,呵呵,熱門景點一般要排2個小時以上。當然網上預約要花上幾歐元,自己取舍羅。注意,最好在國內打好票,因為景點打紙質票的地方也要排隊。
2、少帶現金。歐洲國家幾乎隨處都可以用卡,沒有必要帶現金。據說他們最喜歡偷中國人,因為中國人喜歡帶現金,像我羅,僅管特別小心,結果第一天到雅典就被偷個底朝天。
3、別拖箱子。希臘、意大利的街道大部分是以前的老街道,用小塊的青石板砌成,可不是天朝的水泥路。這種路欣賞以來很有年代感,有FEEL,但是拖箱子就想死。即便想帶箱子,也請帶20寸及以內的,因為很多歐洲區域航班需要另購行李票,少則40歐多則60歐,反正我是花了99歐元的行李票,吐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