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00
看了“運營之光”,聽了運營課,最大的一個收獲就是“思考框架”,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才是更高級的玩法。
今天聽了兩節課:
1. 如何思考復雜的運營問題?
2. 如何在陌生領域建立思考框架?
看起來很高大上的兩個話題,乍看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學習之后發現,其實也并不復雜。整理之后,關于第一個話題,先貼在這里。
首先說一點,關于提問的,老師在課程中也是反復提及的。
大家都知道的,在和別人請教時,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才更有機會獲得相對清晰和明確的答案的。請教問題和聊天時的提問是非常不同的,聊天時為了避免把話聊死,所以最好的選擇是問一些開放式問題,讓能參與聊天的人都有話說,而不是一個是或否就終結的。
而向別人請教問題,尤其是在一個你相對陌生的領域請教問題時,盡量多用帶有假設性質的封閉式問題,就是指,你要事先設計好你想問的問題的備選答案,對方的回答基本被限制在你的被選答案中,他們只要從備選答案中挑選自己更認同的答案就好了,即能高效的獲得你想要的答案,又不至于跑偏。
學會提問其實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但是就算在我們熟悉的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很多復雜的開放式的運營問題,具體的問題可以得到相對明確、標準的答案,而復雜的問題只能依靠思考框架來解決問題,那么該如何思考呢?核心就在于如何把問題——細化落地。
1.問題中含有“概念性名詞”
比如,遇到了一個問題:怎樣讓一個線下活動更有影響力?
可能很多像我一樣的新手,面對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可能會簡單的想到,那可能需要前期的預熱,最好能請到一些大咖,再找幾家媒體做個報道,活動回顧在用一些渠道進行推廣等等。這些當然也都沒錯,但是可能就直接陷入了細節和執行中。
那么應該如何拆解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問題中,「影響力」是一個很模糊或是很不清晰的概念,它是不是包含了多個不同的評估維度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對一些概念性的名詞進行拆解,去分類和細化。
重新提問:怎樣讓一個線下活動獲得更多的傳播、曝光和權威感?有沒有感覺這個問題會更好回答了一點?
除了對概念性名詞進行不同評估維度的分解后,還可以根據目的的不同進行分解,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案。
舉例:用戶運營該怎么做?這個問題如果拿來請教人真的會讓人很撓頭,自己思考起來也一樣無從下手,如果換個提問方式,用戶運營到底有哪些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有沒有感覺好一點?如果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再去尋找每一個問題對應的解決方案也會更清晰了一些?
2、問題中含有“非具體動詞”
比如:漲粉。作為一個看起來的動詞短語,但是卻沒有一套做事的規則和先后順序讓你去遵循,面對這種問題,核心在于找到這個“非具體動詞”的關鍵節點或者影響維度。
用漲粉來說,首先應該去分解對于這個動作結果好壞的影響維度有哪些?也許可能會有 預算/流量渠道/流量獲取效率/流量轉化節點設計/流量、關注轉化率等等,當拆分到這個顆粒度時,就會相對清晰的知道應該在哪一個維度上去做事,以及可以更好的評估和檢測那個維度對于結果的影響會更有效。
繼續分解,還可以從這個“非具體動作”是否包含多種具體手段入手,如漲粉,可以靠內容自發傳播/互推/活動策劃/H5小游戲/外部平臺導入流量等等多種具體的手段,對于下一步具體應該做什么也有足夠的指導性了吧?
還有一種分解方式,是從這個“非具體動詞”的目的出發,就是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比如讀書:你可能是為了消遣打發時間/為了特定領域深度學習/為了收集寫作素材/為了鍛煉思考能力,這不同的目的,所對應的下一步動作也是不同的,純打發時間,那也許就沒有下一步動作,如果是為了特定領域深度學習,讀書過后,也許還要有輸出和分享,進行知識的鞏固和梳理等等。
3.問題中含有“具體動詞”
舉例:如何寫一篇能在朋友圈帶來傳播量的文章?這里的具體動詞,就是寫。
分解的核心變成了:分解流程或操作要點
對于“寫”這件事
流程大概有:選題,結構梳理,收集素材,內容寫作,編輯,推送,渠道傳播等等
要點大概有:標題是否足夠吸引人,文章前三段是否有吸引力,文章本身是否給到傳播點等等。
所以就可以從對應的每一個部分入手了~~
以上分別學習了單一維度的問題拆解,但是我們實際工作中卻很少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即有概念性名詞,又有具體或非具體的動詞。又該如何拆解呢?
一個原則就是:先細化概念性名詞,在考慮具體的動作
舉例:用戶運營怎么做?
第一步拆解:把問題拆分成了兩部分“用戶運營”和“做”(一個名詞,一個動詞)
第二步拆解:“用戶運營”,它具體包含了哪幾種做法?想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是否可以進一步分類?等等
第三步拆解:“做”,針對名詞中拆解出來的維度,都有哪些具體的做法?每一種具體做法,實際操作中應該具體考慮哪些關鍵維度、節點?
再舉例:如何寫出一篇爆款文章?
第一步拆解:把問題拆分成兩部分“爆款文章”和“寫”(名詞+動詞)
第二部拆解:“爆款文章”,它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類別嗎?是否有爆款文章的寫作方法都是一致的?等等
第三步拆解:“寫”,一篇文章的具體流程和操作要點有哪些?等等。
以上就是如何思考一個復雜的運營問題的入門方法,文字的內容大多來自黃有璨老師的運營課所講到的內容。感覺還是很有收獲,需要多多練習。
寫在后面:
因為讀了運營之光,對運營本身產生了很多的興趣,加之又發現自己的基礎薄弱,看到三節課推出的運營課,第一時間就報名了,15號第一次開課,到今天整整7天過去。有收獲,也有遺憾。收獲在于好像又打開了一片天地,看到解決問題的框架,也就是更高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很欣喜,也越來越感受到差距,嗯,換個說法就是可提升空間。也是比較有幸進入了一個牛人比較多的小組。看到了大家的很多思路。
但遺憾在于,由于時間的問題,或是自己的問題,兩次課程都沒有及時的跟上節奏,導致小組討論時總是更不上大家的節奏,索性就放棄了發言,至少目前沒有提供給別人足夠的信息量,還有一個問題在于,發現大家討論的話題,很多是我不了解或者不會的。咦……
在本該思考和討論作業的晚上,抓緊補上了落下的兩次課,第三次作業我要主動擔當起作業整合官,至少不能繼續被落下了。哦了~
PS:今天 早起 碼字 補課 全部get √
明天繼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