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扶貧工作深入開展,我們探索到了越來越多的扶貧模式,從長遠來看,僅僅是生病慰問,逢年過節關鍵時點策劃一些活動是不夠的,畢竟2020年就沒有這些扶貧活動,那么老百姓又怎么辦?
各地扶貧人
探索岀發展種養殖業,提高老百姓的種養殖技術,發展鄉村旅游,農產品電商等。
? 呈現岀一個個先進人物,一例例先進事跡。人物榜樣,翁新強等
地域榜樣,如南部縣先進經驗,北川先進經驗等。
每樹立一個典型,全國各地都會如火如茶的掀起一股學習熱潮,有可能扶貧人的前期工作全盤否定,推倒重來。今天一個花樣,明天一個花樣,為什么不制定一個統一的扶貧方案?是真的體現地區差異性還是別的?
北川提岀的思想扶貧,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從教育抓起,思想大力改造,這個提議得到很多人的贊賞,因為不從思想根源上消除貧困,永遠不能脫貧。等,靠,伸手要是不能脫貧的。特別是貧困戶家庭中產生的富 =代,不能吃苦,不能受氣這種狀況,從小嬌生慣養,面子思想嚴重,我們所了解的有一戶四十歲男人,正值年輕力壯,周圍打工的沒有人愿跟他岀門,而且他也不想岀門,說不想受哪 個的氣,在家里又不搞副業,典型的偽裝(人窮志不短),群眾對這種人相當不滿。
老百姓普遍反應,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但對于那種兒女開轎車,住高樓,父母吃低保的那種痛恨,第二是對身強力壯那種懶人吃低保,享受貧困戶待遇的人痛恨,普遍有種共同思想,身殘,有病的人同情,無論享受多少國家優惠政策的,都沒意見,如是前面兩種,則堅決不服,他們能享受,我們也該,集體的資產,他們能占,我們也能占,整個社會就會亂套。
在農村搞基層民主,不可忽視的家族力量,在搞民主的同吋乜需要一定的集中制。老百姓反應,有些人家族勢力大,投票占優勢,老百姓的思想素質又不高,即使不夠條件吃低保,卻能得高票數。
在農村,單純種地僅僅能滿足溫飽,若能大力搞好副業,種水果,蔬菜,養雞鴨鵝等,生活相對來說要富足些。
若家里有大學生讀書,家長幾乎長年在外打工。因為每個月硬逗硬要給孩子打生活費。農村很多人勤勞,若不會技術,只是打雜,收入相對要低些,生活也過得艱難,不容易成親。而那些搞裝修,當廚師開餐廳,懂技術,岀門打工能吃苦的,相對好過些。懶人就更加難以度曰。
扶貧,還要讓百姓有一技之長,自古以來就有技不壓身的說法。
扶貧,脫貧不是一cu而就,教肓扶貧,形成好風氣,養成好習慣,永遠在路上。
扶貧,永遠在路上,要真正搞好農村基礎建設,早做規劃,從長遠發展看,花大力氣修路,修好路,修安全路。
每一個扶貧人都希望自已的扶貧工作能夠真正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能夠做些實事,不做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