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高中時期,我就把韓國的runningman等一系列韓國較為出名的綜藝節目通通觀閱了一遍,那時候國內的綜藝,無論在數量與質量上均遠遠落后于韓國的綜藝節目,甚至連那時國內最火的綜藝節目:快樂dby里很多游戲項目早在10年前的韓綜中就已出現,包括綜藝的形式上沒記錯的話14年以前國內的綜藝節目普遍都是在室內,極少數在室外進行真人秀的綜藝模式,因而此時參與國內綜藝節目的明星們,很難讓觀眾們真切的了解到明星的內在面,而彼時韓綜的明星們會為了一個游戲獎勵竭盡全力(倒不是在捧韓國綜藝人,帶點主觀看法,實事求是罷了),總之概括一句話就是:差距明顯。因此,我基本都不看國內的綜藝,此時我對綜藝節目的概念是:逗樂觀眾。
直到14年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問世,這一節目敲開了國內真人秀綜藝節目的大門。它模仿韓國runningman的真人秀游戲模式,并與之合作,其初期大量請派韓國runningman節目的錄制策劃人員支援跑男節目。一開始我嗤之以鼻,心中的想法是:又是抄襲,有沒有創意?再說了,就算相同的游戲,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能一樣嗎? 遂沒有第一時間觀看。直到第一季大熱后的第三個月才在一次無聊下看了跑男,跑男會大熱我一點也不奇怪,國內沒有這種模式的綜藝,在韓國這個節目會成功,中國自然能。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方面是:跑男確實如我一開始所想,相同的游戲模式,雷同的游戲,但是不同的人員,不同的環境與背景,讓這個中國的runningman也有了生機。于是我也沉入了跑男的魅力中。
跑男的大熱,讓中國各大節目制作商看到了真人秀綜藝的潛力。至此,中國的真人秀綜藝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也許是長大了罷,看過了太多的綜藝笑點,就好像主持人剛拋出一個點,我便提前知道了它的答案,興許也有時間上的不允許吧,所以近2年已經很少看綜藝了。今天,在去往機場的路上,陰差陽錯的下載了我們De挑戰第10期。其中看到了節目組為綜藝主持人(也是明星)做了身體的各項監測,包括身體與心理上的各項檢測,在監測中夾雜著綜藝笑點,綜藝模式很有創意,也能看出節目組真心實意的為主持人們所想,節目組有心,主持人們也愿意為這樣這樣的節目組盡力,所以有了Xzq身體不適也愿帶病堅持,從這里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與信任帶來的力量。節目的后半段,解讀了6個主持人(同時也是嘉賓)的心理可能存在的問題,這讓主持人們真情流露,他們展現了他們內心的煩惱與痛苦,作為觀眾我們了解到了明星們光鮮背后的不如意。明白了他們的犧牲與堅持,也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我從LY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兩面性,自己的孩子氣。節目組最后也點醒觀眾關愛心理健康,正視內心的節。讓嘉賓不單單是賺錢打卡下班,而是參與有所獲,于觀眾而言是能看到嘉賓明星們真實的一面,不僅僅看后只是一笑了之而是笑后有所思所悟,于節目組來說,是與嘉賓尊重互信,是對嘉賓對觀眾負責,真誠制作綜藝,而不是為了綜藝而綜藝。這三方的感悟,讓我知道了好的新型綜藝節目的是在于:讓觀眾笑后哭,然后能像一杯珍藏的老酒,入味,回甘。希望國內能多做一些這樣良心的節目,不在乎數量,在乎質量,不在乎形式,不介意開始的模仿,不放棄自己的原創,做屬于中國的節目。
以上,便是鄙人對幾年來國內綜藝的感受。比較的很片面,觀點很主觀,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討論對綜藝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