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過學的人,最恨的作家莫過于魯迅。
文章拗口,在現代語法看來病句太多。
寫不出來字,就隨便找個字來代替。
這幾乎是流行了好十幾屆學生的吐槽段子。真的是這樣嗎?
壹
民國的文紳一枚,名曰魯迅。
留洋學醫,發現病入膏肓的中國人更需要醫治的是靈魂而不是肉體,轉頭伏案寫作。
由于術業非專攻,給人沒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印象,故名不正而言不順,也成了后人攻擊的最好把柄。
于是乎幾個年紀倒數的文科學生趴在陽臺上,嘰嘰喳喳地磕著瓜子,講著是非
”一個理科生寫文章,難怪錯字太多。”
民國白話初開,大多數人是不知道怎么寫文章的。
魯哥哥隨便那么一支狼尾毫,就著文言白話的言語,通達中帶著桀驁,嬉笑中帶著嚴肅,紙筆上盡是鋒利的刀刃,把姓舊的老爺們兒割得生疼。
魯迅是很皮實的一位作家。要知道,中國如此冷峻,鋒利,堅硬的作家是不多見的,黑暗暗的社會現實,就像案板上血淋淋的肉一般,仔仔細細攤開給你看。
說到底,還是個學醫的。文章都如手術論文一般。
用現在的話講,他算得上中國毒舌先鋒了。
一個絕望的社會,還能給人以希望,也盡到了一個文人的社會責任。
“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
貳
其實文筆好不好,是決定一個人文章最不重要的一環,就像歌手之于唱功。譚維維好么,姚貝娜好不好?還不是一樣懵逼那么多年。哭著喊著我要上春晚。
再談文筆,張愛玲好不好?中學沒學到一篇她的文章。不是她不好,只是一個作家拘泥于小情小愛,終究是缺了些正能量,但凡能流芳百世的作家,古往今來都能夠撻伐一個時代,直擊人心。
曹雪芹,泰戈爾,莎士比亞,托爾斯泰莫不如此。
要談美,莎士比亞不是更美得一逼?
文筆,文體,文化,思想,少了哪一個都不會青史留名。可是魯迅做到了惹。莫言的癲狂笑,孫甘露的妄想癥,殘血的叨逼叨。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覺化的寫作風格,如同一個人的指紋,獨一無二。
謀生的人在循規蹈矩,牛逼的人在創造門派,我跟你講了啦!
叁
自先秦以來,漢語其實是一門越來越沒有生命力的語言,仗著使用人數多,也能延綿至今。其實非常不適合寫小說和戲劇的。
要說拗口,詩經不是更勝百倍。“兮兮復兮兮”,看得人眼花繚亂,文科生眼中也是一段亂碼。
佛經入中國,當翻譯遇到障礙時,智慧型僧人變把漢語做了一個2.0升級版,自創語法和詞匯,大大增強了表現力。
魯迅有段時間當死宅男的時候,整天就是抄寫佛經,經書悟道更使得創作能力猶如金剛護法神助,于是乎后人才看到了白話文,對后世戲劇小說有深刻的影響。
囿于白話文在當時還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更有無數的BUG需要后人填補,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是有些生硬和陌生了,但是并不代表他的價值就不崇高。從這個層面上說,我們還得感謝魯迅呢。
要是現在說話還是甄嬛體,姐妹們午后盞茶,還要吟詩作賦,弄得腦袋瓜子生疼。
如此這般,怕是整個人都不好了。。
肆
所以,人丑就要多讀書,別不懂的就別瞎逼逼。長得漂亮的更是要讀,
甄嬛和后宮的爭斗那些娘們兒們最終不就敗在沒文化上了么?
哪怕你不需要群斗后宮,如果有一天發現丈夫外面有小三,拿著刀追趕的時候,也不是諸如“老子殺了你mmp“之類粗鄙的語言。而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爆發中把你滅亡”的詞句。
要當潑婦,也要做一個優雅的潑婦,不是嗎?位尊何須親出手, 人丑就該多讀書。
魯大師文摘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魯迅 而已集·小雜感
微風早經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里,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
然而黑暗又會吞并我,然而光明又會使我消失。
——影的告別
我沒有負著虛偽的重擔的勇氣,卻將真實的重擔卸給她了。她愛我之后,就要負了這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