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里奧的《principles》又出新版。李笑來說他是達里奧的腦殘粉,這本書也是新生大學三本必讀書之一,最近出新版,他鼓勵身邊的人都再讀一遍。
得到萬維剛寫了四篇文章講這本書。以下是他解讀《原則》這本書我做的閱讀筆記。
(一)第一部分
達里奧是個非常相信原則的人。他用這套原則給員工洗腦,橋水實際上是他用這套思想武裝起來的一個公司。
1 大亨
達里奧是個實干家。實干家有經驗不見得就有道理。也許你的經驗很特殊根本就沒有代表性,所以更應該去讀學者的書。達里奧似乎有一點學者氣質,非常非常善于學習,有很多學者朋友,總是跟人討論,優化自己的思想。
「又增長了我的見識。去反思,我受影響的人里面,誰是學者?非常非常善于學習,這可能更重要。學者我想到《美麗心靈》里面的主人公,他的堅持,他的理論最后得諾貝尓獎,用到很多地方,也讓我思考萬維剛的這個觀點,學者的思想更有代表性,值得學習。」
實干家比學者更有創造性。達里奧這本書中讀到的。橋水公司給員工設計“球星卡”,就好像描寫球星那樣,什么特長和缺點。用這個管理人力資源。
他敢想敢干。認為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必須算法化,不能靠人。他說人生有三個階段,第一是學習,在此期間要依靠別人,第二階段是工作,在此期間別人依靠我們,第三階段,別人不再依靠我們了,從此自由,可以去享受生活了。達里奧說自己的階段想的不是我自己或者我的公司怎么成功了,而是能不能讓別人也成功。立德,立功,立言。
「受影響最大是從李笑來的寫作課上學來的,輸入,演練思考,輸出思考,也是你的價值觀,普度眾生。之前我一直有點混淆價值觀,還有原則,現在有點清晰的是,他們好像是在說一件事,因為都是需要選擇的時候才用到它們。」
所以他分享人生經驗,且系統的分享。達里奧的原則是一套邏輯嚴密的,可執行的算法體系。
2 大道理
最大的道理是“演化”。達里奧說演化的規律在于你必須不斷地創新和進步。判斷一個東西好不好,不能從絕對意義上說它好不好,而必須看它在當前演化的格局之中是個什么位置。演化,老的東西一定會被淘汰,新的東西一定會出來。
達里奧的習慣:每當看到自然界或者社會上發生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總愛問自己,是不是自己錯了。也許在更高的層面看來,這件事就應該發生。
達里奧認為演化有一個整體的大目標,是整體想要優化一個什么東西。這一點和學者不同。實干家之所以能干成大事,往往是因為他有一個不一定“正確”,但是一定“有用”的信仰。
「該怎么來理解這句話?」
達里奧的信仰,也是整本書隱含的一個假設——這個世界是講道理的, 不是憑運氣完全隨機。他認為演化是世界在整體優化一個什么東西,比如說技術要進步,從低級到高級,從落后到先進。
「你的世界并不是冷冰冰的,是有生命的。達里奧說這個世界事講道理的,且在演化這個必然的規律中,有一個信仰,這個世界事講道理的。這不是李笑來也一直在專欄說的,也是他給出的成長體系里的一個假設,你的未來一定是那條復利曲線。」
評價一個事物好不好,就不能只看個體,要看它在整體的演化中是個什么作用。也是作為個人的安身立命之道。順應演化規律,面對現實,積極探索。
你會遭遇失敗,但要從失敗中學習,改進。你得改變你自己。
「查理芒格說絕對不要自怨自艾。原來是有西方的精英政治傳統在里面。連岳的文字中提到過,失敗要快點爬起來,大道理,底層的道理都是相同的,而普通人會習慣怎么想呢?各種擔心,脆弱,讓別人理解你的脆弱。從演化規律上來看,這是不面對現實,面對現實,是接受,下一步是改進。」
理想的人生循環:嘗試——失敗——學習——改進。
3.敢不敢做個 shaper
塑造者。每個人可以在某一個領域做個或大或小的shaper。你根據自己的想法,改變了一些事物前進的路線。創新者,企業家,某些科學家和政治家,都可以成為shaper.
先問自己想干什么,然后琢磨怎么把這事干成。
shaper們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眼界非常寬,非常遠,看別人看不見的,有大想法;二是為了把想法干成,會不惜一切代價。他們做事是為了把事做成,而不是為了讓員工高興。
「武志紅在心理學專欄說到,有一個朋友咨詢他怎么把自己的上司替換掉的計劃,當朋友說計劃時,他們兩個都感覺到了有點不安,最后他總結,無情有強大的力量。」
shaper和shaper之間的不同:一是創新,一是管理。
(二)第二部分
個人原則出發點是演化。
在演化中作出一點貢獻,是你能在人生中取得的最大成就。
把你做事的系統想成一臺機器
你的設計,你做事的方法
人,能幫助你的人,以及你自己
你的目標
你做事的結果
比較結果和目標,不滿意就不斷的調試和臺機器。其中也包括調試自己,你也是這機器的一部分。
選擇目標,目標不止有一個
看看你舉例目標有什么障礙,有什么問題
診斷,你要發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是什么
設計一個計劃去解決問題
去做
精英的關榮傳統:通過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弱點,去戰勝自我。不是戰勝世界,而是戰勝自己。
面對現實,真是現實并不那么美好,要敢于面對。
你要對自己每一個決定的結果負全部責任。堅決不抱怨,別人,或者是自己運氣不好,都是抱怨。
人之所以執行不了這么簡單的程序,是因為人沉迷于自己的主觀偏好。
「心理學上的自戀,我就是對的,我就是比你強的。」
怎么面對現實,你要有“激進地”radically 開放頭腦
1,怎樣確定目標
目標不是你想要什么。面對現實,把目標(goals)和渴望(desires)區別開來。
你必須給你想要的東西排一個優先級。要選擇,需要價值觀。
目標,是你愿意放棄其他,來最終爭取的東西,目標是價值觀決定的。
關于價值觀:你跟這個世界“整體”是怎么鏈接的。或許你覺得家庭是最重要的,或許你說你是公司的人,或者國家的人,你還可以選擇跟某個學問鏈接......你身上所有這些連接,決定了你的價值觀。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self.哪些是你最重要的連接。
「讀到這里我想到的是怎么學會舍棄。這里就把我之前疑惑的價值觀梳理清楚了,要取舍時,才會用到價值觀。我們學習,增加見識,就是要知道什么是更好的,也是為了不斷找到更好的價值觀。你想要什么,對你最重要的是什么,面對現實,把事做成。」
2,面對自己
面對自己,是要先謙卑。humility humble。謙卑可以幫我們克服兩個認知障礙:一是,ego,含貶義,說一個被自己過度重視的自我。第二個障礙是盲點。每個人的視角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把這兩個障礙放在一起,達里奧說,人最大的弱點,就是主觀行事。跳出自我限制,站在一個更高層面上審視自己的弱點,這才是高手。要有激進地開放頭腦。
「我想到鱷魚的大腦,是人的本能,是感情化。可不可以在激進地開放頭腦的同時,再逆向思考,大部分人會怎么想,怎么判斷和選擇?」
3.激進式聽取意見
別人不給我提意見我就難受。synthesize 主動去調研所有相關知識,然后自己做一個綜合判斷。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高層次的閱讀synthesize ,你要找來各種相關的書放在一起主動閱讀。決策,離不開synthesize 。
不是誰的意見都聽,這個人是可信的,相關領域至少三次成功,其次這個人善于保留跟別人不同的意見。
普通人做事總是把“不傷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擔心這個那個,特別脆弱。如果一個人能克服這些弱點,明確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么,應該怎么做,他就會非常堅定,對生活就有掌控感。
「我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芒格說,反過來想。李笑來說,看大多數人的做法,聽取少數人的意見,自己做選擇。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這是現實。不斷學習,積極失敗,積極探索改進。
再來問自己,我自己的優先級是什么?我最想要什么?…...」
(三)第三部分
這一節解讀公司原則。
公司原則出發點也是演化。把公司系統當成一個機器。有目標,有結果,管理者始終要把目標和結果進行比較,如果結果不符合目標就要調試這臺機器。
公司這臺機器的核心是文化和人。
1.激進地文化
達里奧對員工的愛很嚴厲,就好像教練員隊運動員一樣,是不斷推動員工進步。橋水的企業文化:想法的精英(Idea Meritocracy),精英政治,誰有說服力聽誰的,哪個想法有道理,就按那個想法辦事。
激進地事實,激進地透明,可信度加權投票系統。
達里奧引用哈佛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鮑勃 基根的一句話:人在公司其實在做兩種工作:一種是他實際正在干的事,一種是他做給別人看、希望別人以為他正在做的事兒。
在橋水你就不用那么難受,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為了自己的形象好看而去做什么事兒,也不用猜別人在干什么。
「心理學家的這句話,想到如果在個人成長中,是不是就是進取型和表現型兩種性格切換呢?我甚至在寫文字的時候也有這感覺,我該寫什么,我寫給誰看,和寫日記是不同的,之前還覺得自己委屈,讀完今天讀文字就覺得太可笑,其實一點也不矛盾,先取悅自己,對自己有用就足夠了。說到底,自己還是太太普通了,這樣反倒沒有了一點壓力。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不彪悍也沒有人聽你解釋不是,彪悍了你說什么都有人認為是對的,你要快點爬起來,順應演化,努力變得彪悍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段中,對我有啟發還有,西方的精英政治。這也是更接近真相,面對現實,順應演化規律。」
2.橋水用什么人
有人說達里奧在用人方面像是在培養教徒。每個人員工都能夠更多地為別人考慮,在“公平”之上,還要再多做一點才行。達里奧認為who 比what 重要得多。選人特別關鍵,他的一個洞見:人是很難改變的。這個洞見來自于他自己的經驗。關于他和他兒子的溝通,他說每個人的性格其實是大腦的硬件決定的。可以訓練一個人的技能水平,但性格,價值觀很難改變。
橋水公司有“球星卡”,他們招人,會讓同一類型的人去面試公司想要的那種類型的人,因為人總是善于判斷出和自己相似的人。橋水公司給句工作需要把人分為五種類型:
創造者,是產生新想法的人;
推廣者,他們能把新想法傳播出去,能通過個人關系,或者調動別人的感情,讓 別人接受新想法;
完善者,專門質疑您的想法,發現你想法中的漏洞,幫助你完善想法;
實施者,這些人能真正把計劃落實,對實施者的要求是 必須非常注重細節;
具備前面四種人所有的特點的人,把他放在哪個位置都行。
「價值觀很難改變,這是事實,對大部分人群來說是的。但是我們知道了,改變也并非不可能,不然達里奧自己為什么非常善于學習,我們還要學習原則來讓自己變的更聰明一點點做什么呢?
你是哪種類型的人?我想到了推廣者其實也是指非常有說服力的人。」
3.可信度加權投票系統
員工既要有開放式頭腦,還得特別堅定。開放是能夠站在別人的視角去看問題,堅定是有自己的視角和看法,且要正確的表達自己。
每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有“觀點”,但大部分觀點都是廉價的戰隊而已。只有你獨立考察過數據和事實,用自己的一套推理方式得出的觀點,才有價值。
既有真本事,又會表達,你才是一個可信的人。真本事,指這個領域你有至少三次成功經驗,會表達,你要講清楚其中的邏輯和因果關系。
對于每個項目的決策,達里奧的原則是精選幾個最可信的人就行。他說合作就好像是玩爵士樂,少數幾個人一起玩效果最好,1+1=3而不是2,3到5個人可能是最好的。
要實施這套原則,就等于給公司重裝了一套操作系統。在這里工作,會把自己變成很不一樣的人,而剛才還說達里奧認為人很難改變。
「我的理解是,很難改變是在選人時,尊重事實真相,要擇優,擇更符合公司價值觀念的。而招進來的人在公司這套系統下,要改變其實也并沒有那么難,只會變的更適合這臺機器,更順應演化規律。
合作像爵士樂,看《愛樂之城》了解了一點爵士樂,我也開始喜歡了,發現類比真的很有用。
還有一點,既要有真本事,又要會表達自己。我還是想到了作品,用作品說話,然后,要會溝通。」
(四)第四部分
從一個管理者的視角,怎么運行一家這樣的公司,或者一個部門。
在達里奧眼中,員工只不過是一部機器上可以隨時替換掉零部件而已。達里奧的理念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原則”為本。橋水不是用什么激勵措施鼓勵你干好,而是假設你必須干好。
橋水是個非常特殊的公司。如果“原則”比“人”厲害很多,大概就是這個一個局面:
1.管理者時工程師
管理者不是哲學家,不是娛樂明星,不是親自上陣干活的人,也不是藝術家,是工程師。
管理者要把公司當成一臺機器一樣運轉,員工是零部件,你要對比目標和結果,調整和替換。
達里奧說,要管理人,大概有三種風格:
第一種是樂隊指揮。你并不演奏樂器,你把每個員工安排到合適的位置上。你是協調者。
第二種微觀管理(micro-managing),在英文世界里這個詞貶義,是管理者告訴員工怎么做。被管理者像個木偶。
第三種是放任自流。
達里奧說,最好的方式是第一種。
達里奧確保對公司所有的關鍵位置,都一定要有可以隨時替換掉人選。
橋水留住員工的根本原因,是理性。達里奧從不相信一個人會比一個系統厲害。斯科特 亞當斯說我從來不在乎今天畫這個漫畫能掙多少錢,我在乎的是怎么發展我這個能長期輸出高質量漫畫的系統。
「不理性的人看到這些會覺得抵觸,系統更重要,亞當斯說的話也可以放到自己身上去想一想,成長,學習一項對自己了來說最優先級的技能,能否琢磨出來一個系統?」
2.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
橋水的組織結構是個嚴格的樹狀圖,每個人只有一個上級,職責特別清楚。達里奧特別有特色的一個原則,叫做root cause 根本原因。
如果你說的這個原因使用動詞描述的,就不是根本原因,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一定得是形容詞描述的。大多數情況下根本原因都是人的問題。公司80%的問題都是有20%的根本原因造成的。
「個人遇到的80%問題是不是也是由20%根本原因造成的?怎么去找到這個20%,昨天讀到達里奧說,什么是你最大的缺點,去思考它,把它寫下來,經常有好的去看待它。」
3.做事靠工具
算法化的結果就是橋水發明了一系列的工具。
教練:是一個知識系統,遇到什么情況該怎么辦,直接在此系統中查詢。
球星卡:每個人的小檔案。
點評收集器:開會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評價他人的想法。
每日通報:每個人員工寫給高層看的日記,用十分鐘寫一下自己一天都干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問題日志:記錄公司犯過的各種錯誤。
疼痛按鈕:達里奧有原則,進步=疼痛+反思。所以特別重視疼痛的感覺。我們遇到挫折很疼,往往不愿意反思,你就先按一下按鈕,過段時間心情好了,再提醒你自己反思。
爭議解決器:指導人們遇到爭議時如果使用“想法的精英政治”的精神處理爭議。
書讀完了,達里奧說他的原則只供讀者參考,對個人來說,也許最重要的是面對現實;對公司來說,也許最重要的是“想法的精英政治”。達里奧認為這個系統比民主政治,獨裁政治都要好。
使用這些原則的大前提是你得有理性。
「感興趣的是疼痛按鈕,疼痛按鈕的設計也是根據精英政治來的」
總結:
這本書這樣從宏觀上過一遍效果很好。
我們成長,最終目的說是心智成熟也好,都是為了更理性。進化,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穿梭于不同的鏡像世界,都是為了更理性。
懂得了這些道理之后,要面對現實,什么是目標,什么是你想要的,它們可能并不相同。在考慮該是舍棄什么,優先什么時候,要問自己,什么最重要。
讀書筆記做完,最大的收獲是,系統更重要,要考慮系統,多琢磨那些你想要達到的某個目標領域里,那些做的好的人,他們的系統是什么?想起來所謂的個人商業模式,不也就是系統嗎?系統非常清楚了之后,你自己就是個管理者,是個工程師,面對的是機器,自己也是機器上的其中一個零件而已,對比目標和結果,不斷改進。
順應演化規律。學習精英的關榮傳統:通過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弱點,去戰勝自我。不是戰勝世界,而是戰勝自己。身處演化規律中,你一定會不停的失敗 ,遭遇挫折,這些帶來的情緒不管你怎么處理,到最后都要面對一個現實,必須馬上爬起來繼續改進,往前走才對。
在順應演化規律中,能為演化做出貢獻,你就是個 sh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