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ears hear what others cannot hear.
Small, faraway things people cannot normally see are visible to me.
These senses are the fruits of a lifetime of longing, longing to be rescued, to be completed.
Just as the skirt needs the wind to billow, I’m not formed by things that are of myself alone.
I wear my father’s belt tied around my mother’s blouse and shoes which are from my uncle.
This is me.
Just as a flower does not choose its color, we’re not responsible for what we have come to be.
Only once you realize this do you become free.
And to become adult is to become free.
譯文:
我能聽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看見人們看不見的遠處細小的事物。
這些官能根源于一生的渴望,渴望被拯救,渴望變得完整。
就像裙子必須借助風吹才能飄舞,我也必須借助外物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
身穿母親的上衣,腰纏父親的皮帶,腳踏叔叔送的鞋子——這就是我。
就像花不能選擇成為什么顏色,我們也不能決定自己成為什么。
只有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獲得自由。
而成長的歷程就是獲得自由。
Stoker家族擁有異于常人的感官系統(tǒng),能聽見和看見別人聽不見看不見的事物。
作為Stoker家族的一員,India 在18歲生日那天,失去了爸爸。在父親的葬禮上,出現了一個從沒見過,也從沒有人提起過的叔叔——Charlie。
這個Uncle Charlie,看起來神秘、優(yōu)雅、帶著危險的迷人氣息…
他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燒得一手好菜,會選最香醇的葡萄酒。會開著跑車帶India的母親去兜風購物,母親被迷得失了方向。
他特地為India選了她出生年份的葡萄酒,開著跑車去學校接India,知道要下雨,提醒India要帶傘…
少女想與這個謎一般的叔叔保持距離,可是,躲也躲不掉…
自從Charlie來到這個家后,知道Charlie底細的老傭人就失蹤了,India看見Charlie殺死了老傭人,也聽見了Charlie與老傭人的對話,她什么也沒有說,在地下室的冰柜發(fā)現老傭人尸體后,也什么都沒說。
Charlie使用了父親留下的皮帶,也掌控了這個原本屬于父親的家。Charlie用父親的皮帶殺死了知道他底細,來探望India的金姨;也用這根皮帶殺死了想要侵犯India的男同學。
這些殺戮并沒有使India感動害怕,反而讓她覺得性感至極,她開始產生與Charlie有關的性幻想。
第一次性幻想,是在用鉛筆刺傷騷擾她的男同學之后,她緩緩地削去鉛筆上的血跡,打開筆盒、關上筆盒,打開琴蓋,一幕幕關于Charlie,關于殺戮的畫面閃回在腦海。
她坐在鋼琴前,緩緩按下琴鍵,這時Charlie出現了,與她四手連彈;(寓意Charlie出現在了India的生活中)
接著,Charlie坐了下來,搶過India腳下的鋼琴踏板,主動強勢地掌控了局面;(暗喻兩人關系層面,Charlie是強勢而主動的)
India猶豫了一下,重新把自己的手放上琴鍵,狐疑地看著Charlie,一起彈琴。India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Charlie沉著地貼在她的背后,繞過她的音域,India緊張地點起了腳尖。(關系中,India開始有些猶疑,可是一旦開始接受這段關系,就表現的非常激烈,而Charlie對這段關系卻越來越沉著)
隨著Charlie的節(jié)奏越來越溫柔,閉上眼睛慢慢地探索,India的呼吸越來越急促,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后搖晃,腳尖越收越緊,最終在音樂中達到了高潮。(最后的Charlie溫柔而篤定,微笑地看著India,然后消失)
第二次性幻想,是在與Charlie一起殺了想要侵犯India的男同學之后,India一邊洗去身上的泥土,一邊自慰,回想起Charlie殺人時的畫面,達到了高潮,并且認清了自己對殺戮的興奮。
That's me, that's also me.
India在UncleCharlie身上,看到了另一個未被發(fā)現,未被承認的自己。父親在世時,India最喜歡與父親一起去打獵,她是個很好的獵手,父親的書房里,放滿了India的戰(zhàn)利品。她一直以為是父親喜歡打獵,直到被Charlie喚醒,她才意識到,父親一直帶她去打獵是為了讓她做點壞事,以防她做出更壞的事。
而Charlie為了喚醒India的全部感官,等了18年。Charlie是Stoker家族不被承認的異類,他有異于常人的感官系統(tǒng),也有比常人更高的愛的需求,因為弟弟占據了哥哥更多的關注,他殺了弟弟。
食物緊缺時,即便是親人,也沒有意義。手足之爭,看似殘酷,實則是適者生存。
謀殺弟弟后,8歲的Charlie被送去精神病院寄養(yǎng),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他痛苦的說道:“不能帶回家的家人,算哪門子家人”。
直到India的出生,他感覺看到了希望,因為India有著和他一樣的敏銳感官,一樣的殺戮秉性,他找到了同類,感受到可以被認可,被看見的希望。
Charlie通過老傭人,在India每年生日時,送她一雙鞋,India一直以為這些鞋子是父親送的。直到18歲生日當天,她在樹林里找到的不是鞋子,而是一把鑰匙。India用這把鑰匙,找到了被父親藏起來的Charlie18年來寫給她的信,也發(fā)現了Charlie殺死弟弟,長期住在精神病院的真相。
Charlie就是這樣,引導著India去發(fā)現,去看見真正的自己。因為他們就是同類,是彼此的一部分。
Charlie告訴India,他是如何殺死了她的父親——自己親哥哥的。
那一天是India18歲生日,Charlie堅持要在這一天離開精神病院,工作人員聯(lián)系了India的父親Richard。
Charlie很遠就聽見Richard來了,他顯得很緊張,可是門一打開,他看起來又是如此的鎮(zhèn)定自若,反而是Richard,本能地向后退縮。Charlie本拒絕工作人員的擁抱,可是當他注意到Richard恐懼懷疑的眼神時,他主動擁抱了工作人員,他知道這是Richard希望看見的。
回去的路上,Charlie像個孩子一樣,小心翼翼地望著Richard,希望得到他的回應與認可,可是Richard卻要將他送去紐約,不允許他靠近India半步。
絕望的Charlie問哥哥,“我也是你的家人,你還愛我嗎?”
Richard冷冷地回答他,“我當然愛你,只是現在,我只能少愛你一些了”
此時痛苦絕望的Charlie開始嘔吐,并決定殺死哥哥。
得知真相后的India,終于展現出獵手的本性,她成為“最有耐心的捕食者”。
作為最有耐心的捕食者,黑鷹能盤旋四個小時,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擊。被捕食者,沒有預料到捕食者尚在高空一直盤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她假裝不知所以地問Charlie,為什么選擇此時回來?Charlie開心地告訴India,一切都是為了她,為了等她長大。
Charlie從行李包中拿出早就為她準備好的第18雙鞋子,不再是少女穿的牛津鞋,而是一雙高跟鞋。他單膝下跪,為她脫下破舊的牛津鞋,挑逗她的腳踝,為她穿上酒紅色的高跟鞋。
這一幕完成了India從少女到女人的蛻變與成長。
當Charlie準備用Richard的皮帶勒死India母親的時候,India知道時機成熟了,她熟練地舉起獵槍,朝向Charlie…
Charlie在欣慰的微笑中砰然倒地…
片尾的India穿著母親的襯衫,系著父親的皮帶,踩著叔叔送的高跟鞋,完成了自我的成長,成為了一個干凈利落的殺手。
我們經歷競爭,我們經歷殺戮,我們經歷性愛,那些父母家人教會我們的事情,最終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