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委托,去貝克漢姆服裝發布會畫宣傳內容。借工作人員之便,有幸目睹上流人士的社交圈。誠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與這群在金字塔接近頂端的人相比,目前的自己差距不是一斤半點。
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些人得體的著裝,并隨身攜帶制作精美、高階身份的名片,反觀我這一身運動衫的學生黨,瞬間大掉身價。
曾經我一直對那些追求名牌的人嗤之以鼻,覺得不值得花那么多錢就買一件名不符其實的奢侈品,但這卻是你在與人社交的銘牌,尤其是上流社會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你一身運動衫出現在這樣的場合,已經發出了我們“不是一類人”的信號。
細心觀察下,發現這些人共同特點,是他們都具備有趣的品質,他們既有目標,又專注當下;既講利益,也講分享;既活出高度,也必有色彩。這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在這個要求的背后是自律。
邏輯思維跨年演講時,羅胖將運動褲換成窄腿褲,當時他說“這并非臭美,而是審美,人生一切努力的價值,就是為了成為美好的一部分。而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東西是美好的”。
穿上一條經過精心挑選的褲子,于是你就需要一條相對體面的皮帶,然后你就會知道自己身上缺了一些配飾,你會不斷追求生活趣味,讓自己變得更好、更體面。
而這,就是自律。
對天生愛自由放縱,不拘小節的人來說,穿得體面一定是件遭罪的事。衣服必須經常打理,不能隨手塞進洗衣機洗一洗,曬一曬,就拿出來穿;行走坐臥也得有個人樣兒,再不能隨便一個葛優躺,不能隨便蹺二郎腿,弄得渾身皺巴巴;吃飯也得有節制,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不能弄得一身湯汁淋漓。
因為,
美好的東西,反過來就是自律。
體面的穿著不是炫耀自己的工具,而是約束自己的工具。我們因為追逐生活的趣味而自律,又因為自律而達成體面。一個人借口“愛自由”,所以穿得特別邋遢,不顧自己的儀容,他可以幾天不洗澡,頂著個大油頭,渾身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體味。如果這樣的人站在你面前,即便他很有才,有知識,有本事,也能看出他并不是一個體面的人,并可以倒推他不是一個自律的人,再往回倒推,他是一個對生活沒有趣味的人。
當然,我并不主張追求虛榮,其中的不同的是自律的態度。有人選擇熱愛生活,感受生活中每個美好的時刻,而有些人卻時刻活在別人的眼中,因為虛榮只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會比較好,至于自己是不是真的好,他們并不在意。我主張的是因為自律而一天天的得更好的生活態度。
或許我們會覺得要做到自律特別困難,也不容易堅持。那僅僅是因為你沒做過或者沒有看別人做過成長與改變的關鍵。我看到這樣一個對“良性循環”的定義,“當你因為做到一件小事,于是信心有一點增加,因為信心增加,于是又多做成了一件小事。這就是良性循環。”
由此我學到的“自律”大概就是,我來了,我就要成為更好的存在,以一種自律得體的姿態積極參與進這滾滾向前的歷史潮流,并渴望能成為滾滾向前推動力的一份子,如此,無憾。
201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