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腦洞,如果當年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射雕英雄傳》該怎么演。
金庸筆下射雕中丘處機作為全真道人的形像深入人心。
歷史上確實有丘處機,也有全真七子,至于有沒有郭靖這個徒弟就不得而知。
金元時期,全真教由丘處機及其弟子的發展完善,成為北方家喻戶曉,影響最大、最重要的教派。北京的白云觀正是因為丘處機才聲名鶴起。
乾隆題字北京白云觀藏《邱真人本像》
周天有幸去上博觀山西壁畫展,對于壁畫展的內容已有多方介紹,除此次上海展出的壁畫外,最具代表性的應屬芮城永樂宮,這一道教宮觀,金元時期,全真教顯赫,活躍于三晉大地上的,邱祖弟子宋德方,發起修繕永樂宮(純陽萬壽宮),其后弟子耗時百余年建造宮殿、繪制壁畫,升觀為純陽萬壽宮。
說起此人可能大家都不大清楚,但是說起一篇網友津津樂道的文章,可能大家就知道了《太原肯德基樓頂驚現丘處機弟子石棺 為元代衣冠冢》,正是這篇文章讓宋德方(披云真人)進入大家的視野。
位于太原純陽宮的石棺
(玄通弘教披云真人)
宋德方(1183—1247),字廣道,披云為其道號,先后跟隨全真教三大宗師長生劉公、玉陽王公、長春邱公,故修道早有所成,但其一生活躍于晉地,在晉地傳播全真道教很有影響,他的宗教理論和實踐是三晉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翰林王利用所撰《道行碑》形容為“三燈傳一燈,一燈續三燈”。
披云主持刊行的《玄都寶藏》,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業績。在編修道藏同時,在三晉大地上修建宮觀達數百區。如上文中的永樂宮,太原的純陽宮,以及筆者尋訪過的北方道教最大的石窟“龍山石窟”。
太原純陽宮(網圖)
龍山石窟
華麗分割線
去年十一,尋訪了披云真人主持開鑿的龍山石窟。
因對太原不是非常熟悉,一直認為是在天龍山,此處也有石窟(佛教石窟),在網上查詢資料也沒有找到具體位置,萬幸,太原的友人知道具體位置,才沒有錯過。
龍山位于太原市區南20公里,西面為天龍山景區,南面為名勝晉祠,北面為蒙山。深山藏古寺,早在北齊時期高僧就在此建立童子寺,如今尚有遺址可見。
(童子寺遺跡)
1920年日本學者常盤大定在尋訪童子寺的途中,在一片雜草中發現了龍山石窟,并對其進行詳細記錄。
1939年《支那文化史跡》太原龍山道教石窟輯
龍山上有座昊天觀的寺觀,再起朝東的石崖上有八個石室,里面有保存完整的道教造像,據考證,這些造像,即為披云真人主持開鑿。最南面上、中、下三個窟,最北面左、右兩個,其中中間三個小窟。這些石窟在道教頗為珍貴而稀少,在宋元時期并沒有同類的石窟。
沿石階步行而上,是新修的老君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照壁墻心題字:道
拾階而上遠處的昊天觀
與佛教金碧輝煌的佛像相比,此處的玉皇大帝略簡陋一些,此處亦如太原的純陽宮作為文化展示之用,失去了原有的宗教意味,到此地之人可能也根本不知歷史上有披云真人。
由臺階而下,就到了此次的目的地,龍山石窟。
第一窟,虛皇龕
(元始天尊,現存頭已被盜)
(頂部盤龍,已風化)
右侍
(左侍)
第二窟,三清龕
(左上清靈寶天尊,中玉清元始天尊,右為太清道德天尊)
第三窟,臥龍龕
傳為王重陽真人所化,想想道家養生功法臥功也是必練之一,此圖可能還有養生之功
第四窟,三天大法師龕
(頂部龍鳳圖)
第五窟,玄真龕
第六窟,五帝龕
婦人啟門圖
第七窟,七真龕,又名玄門列祖洞
石窟內雕刻全真七子塑像,頭像均被盜
第八窟,辨道龕。規模甚小。現存為明、清泥塑三皇、關羽等像。(無圖)
小感
真正開始寫這篇訪古,才覺自己讀書甚少,也沒有深刻的思想。那就繼續延續流水賬吧。
不同于被大眾所熟知的佛教石窟藝術,正如上博山西壁畫展分為天似蒼穹,人亦黃土,兩部分一樣,道教石窟更加的質樸,線條簡練,風格粗獷,生活氣息濃郁,這也正是魯迅先生所說:中華文化的根大抵在道教。
對于龍山石窟的藝術文化價值自有專家研究,而作為一個小民,只希望這樣天馬行空的腦洞可以更多人關注道教石窟藝術。
?
對于遺失的文物,也希望早日回歸,得到妥善保管。
高山流水。嘆知音者,世間能幾。
天下升平無事,白云間、笑傲而已。
名利客,不信長生,奔走紅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