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年前(已經三年了),我堅持寫了大約一年的“一個人的日記”。
起因是看了一本小說,名字是《然后,我就一個人了》。我花了一個下午讀完,看完時抬頭望向窗外,陽光仍然同小說一般迷人。
“一個人工作
一個人看書
一個人吃飯
一個人看電視樂
一個人睡覺
感覺寂寞難耐的
定會找個人同住吧
但我并沒覺得寂寞難耐
要說難耐的
反倒是想一個人的時候沒法一個人“
與其說是在看書,不如說是在體驗另一個人的生活。我是一邊看著文字一邊想象著畫面看完的。
樸實,平淡,自娛自樂,自我督促,自我放縱。
這就是一個人的生活。
自那天看完后,我也就開始每天寫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了。
要隱忍,要不帶過多的感情色彩,要潔簡,要有側重點的描述,才能寫出這樣看似簡單的白開水文章。
一個人的生活,我不用考慮別人的感受,不用考慮對別人的付出是否得到了相應的回報。我有更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便有更多的時間去自省,去自我改善。
于是,便有了一年的“一個人的日記”。
“一個人的日記”的最大好處在于,值得重讀,因為不是流水賬,而只是截取每日的一些片段進行客觀思考,或抒發感想。
比如2014年1月7日的日記:
---
我不喜歡必須要出門的下雨天。
晚上拖著有點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拿起勺子挖了一小勺阿膠,吃之前倒數了3,2,1。
膽戰心驚地嚼了一小口,然后又默默地挖了一小勺。
兩年前第一次吃阿膠的時候,一小口后足足渾身抽搐了5秒,然后對媽媽大叫"怎么會有那么難吃的東西!再營養我都不吃!"
兩年后,我默默地在一個人的租房里吃著"還可以下咽"的阿膠。
也許,漫長的人生,就是個刺猬被拔掉全身的刺的過程。
長了2歲,又拔掉了一根刺。
---
如同自言自語般,緩慢地記錄日常點滴。
記錄了約一年后,也許是浮躁的情緒沒辦法靜下心來自省,也許是樂觀主義者被現實磨滅掉了自信心,便擱置了這項書寫。想著,反正也沒有人看,我也不會寫雞湯文,干貨文,也沒辦法成為作家吧。
可是過了三年,直到今天,我仍然是一個喜歡一個人的人。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會獲得更多能量補給。人的性格是很難中途改變的,人的喜好也是。
我在現實中,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那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下去,或者重新拾起來再堅持下去。
不要計較結果,不會寫雞湯文干貨文也不要緊,忠于自己,至少我能在書寫的過程中自我成長。
從今天開始日更。自言自語的一個人的日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