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年8月20日單縣教育局組織全縣的相關學科教師在暑期開學前進行培訓。此次培訓由優秀教師朱瑞芝老師對我們傾情講授,朱老師就統編《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的重難點解析及教學建議展開她的精彩講座,令我受益匪淺。
? ? ? 朱老師是位謙虛和善的老師。講座一開始,她便“低調”有加,本是對老師在新教材方面的培訓,朱老師話鋒一轉,說只是將她所學、所得向我們做個“匯報”、“交流”,并希望在講座結束時提出好的建議。去年,在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非常榮幸聽到了朱老師的講座,當時的感覺與今日的感覺一樣,朱老師是一位有才華、認真負責、語言組織能力強、知識面很廣的一位好老師。
? ? ? 整場講座持續了3個小時, 朱老師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多彩的知識畫卷。六大生活領域: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生活;我們的國家;我們共同的世界。七大主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養教育;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教育;愛國愛黨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自然教育;國家凈領土、主權教育;開放的國際視野教育。這些都是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及社會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
? ? ? ? 統編本《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中,有一節是“課余生活與兒童的全面發展”,這方面內容我覺得設計的非常好。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孩子每天能按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不少于5——7個小時的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發展的人來。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展,談論培養素質、愛好和天賦才能,只不過是一些空話而已。馬克思說,要實現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使之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就必須使人回歸“自由自覺的本質”。這充分說明兒童支配自己課余時間的重要性。
? ? ? 減負背景下,小學生課余時間相比之前多出不少。但小學生課余生活單一,以學科學習為主,自由活動時間較少,同伴之間的互動不多。所以這就需要家長重視對小學生課余生活的指導,讓小學生有一個快樂并且有意義的課余生活。比如,和小伙伴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從中學到“獲勝”規則,以及“團結才是力量”的體悟。再比如,和父母一起外出體驗“交通規則”,知曉紅燈、黃燈、綠燈的作用,學會怎樣平安順利過路口。比如課余做個“環保小衛士”,體會“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妙處。
? ? ? 健康、合理、有意義的課余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最好的調和劑。小學生和家長一起看《新聞聯播》,了解國內國際發生的大事,這樣能夠感知社會、融入社會、遵紀守法,做一名符合社會要求的中國公民。參加體育鍛煉,如打籃球、踢毽子、跳繩、玩沙包,既不受場地限制,而且方便操作,如果有家長陪同不僅有利于增進親子感情,還有利于預防疾病,也能促進孩子的學習。進行家務勞動,如洗菜、擦桌子、拖地等,既能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讓孩子理解家長每天的辛苦,明白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這個道理。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做志愿者、小小調查員等活動,能夠鍛煉小學生的語言交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 ? 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統編本《道德與法治》上,有較好的體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對課余時間的合理支配、利用,希望小學生能夠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陪伴下健康長大。
? ? ? 感謝朱老師的傾情付出,讓我們在開學前吃到精神大餐。朱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愿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在這場講座的滋潤下,能夠綠草如茵,也愿自己班的孩子會因此全面發展、自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