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里沒有星星,只有孤島。
前幾天剛剛看了《七月與安生》,在這部影片上映的時候,我沒有去看,在周冬雨和馬思純雙雙獲得影后的時候,也并沒有吸引我,直到不經意間看了一段文字《自由與安穩》,然后突然有了一種念想,想知道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究竟會怎么選擇。
《解憂雜貨店》里的浪矢爺爺曾說,當你想問別人怎么選擇時,其實內心已經有了答案,只是想找一個支持的人,使我們更堅定自己的想法。從某一層面上來說,我已經有了答案。
然后我就帶著已經知道了答案的心情去看了這部影片,不得不說,很久沒有看過如此高質量的電影。很多人喜歡安生,那個痞帥痞帥卻無比重感情的安生,就連那天我跟我發小交流的時候,她也說她喜歡安生。可我,喜歡七月。
有人評論說,世間易覓七月,難尋安生。確實,無論我如何喜歡七月,喜歡馬思純,我不得不承認這句話,可細細想來,我們好像每個人都是一個七月,從小努力著用各種恭敬的話,各種優益的成績去討好身邊的大人,我也不例外,這樣想來七月才是最接近我們生活的人,我身邊有無數個七月,但是沒有一個安生。
前幾天,跟一個學長在討論書的時候,我告訴他,我喜歡游記,他回答,不真實,太虛幻了,你真正到那里去你才會明白并不是這樣的。我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他不知道我所看過的究竟是怎么樣的游記,他也沒有看過獨木舟的《我亦飄零久》,說到底,他不是我,縱使他再怎么洞察人心,也不會真正的明白我的內心所想,我喜歡的是游記,不是旅行。
一件事情需要堅持才能持續下去,那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錯誤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所喜歡的并不是旅行,而是背上背包漫無目的的走,或許包里有地圖,有指南針,而四處荒無人煙,這路上沒有別人,只有我自己,有個專業名詞來形容這種行為,叫流浪。
很久之前我看過獨木舟的書,認識了Sean,那是一個怎樣的男人呢?麻省理工的高材生,ABC,博學多識,英俊瀟灑,但卻放棄了高薪優渥的生活,選擇四海為家,去過戈壁,去過雪山,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要放棄優越的生活,為什么放棄崇高的地位和金錢,放棄萬人的敬仰,可是,你們要明白,這世上有一種人,他們必定要四處流浪才會得到內心的安穩,金錢對于我十分重要,我做不到他那么豁達,我就像七月一樣,內心無比躁動,表面平靜如水,我渴望流浪,可是現實我無法逃避,責任我不得不背。
我一直認為大海深處黑暗無比,哪有什么星星,只是豁達樂觀的人為鼓勵自己杜撰出來的罷了,說到底,我并不喜歡現在社會上各種雞湯似的文字,美好卻不現實。
我有個非常好的姐妹,她的文字溫暖而有力量,我們就像生活在地球的兩級,截然不同卻又和諧的共存,有時候真的覺得,生活真是個矛盾的東西。
當所有的人都像植物趨光一樣奔向光明,我卻反道而行,一直趨向沒有生命的深海,在那里我才能得到安穩。
我是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在沉默中享受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