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周歲抓周的時候大人們就想知道你將來想干什么,這大概就是你一周歲時候的夢想,當(dāng)然也許是純粹因為那個東西好看。
上幼兒園了,老師就會問你的夢想是什么,然后孩子們都很積極的發(fā)言,科學(xué)家,教師,醫(yī)生,警察。
開始寫作文,夢想也是一個逃不掉的話題。之后上初中高中之后,越來越少的有人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似乎夢想變得離自己越來越遠(yuǎn)。
長大后,夢想這個東西似乎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汪峰會問每個選手你的夢想是什么。選秀之類的節(jié)目會問選手你的夢想是什么。這些選手每個人都有夢想,或大或小。
在我的周圍沒有人會說自己的夢想是什么,有的人是把自己的夢想放在心中最寶貴的地方。而我,就從來沒有什么夢想。
小的時候,有人問我的夢想是什么。那時年紀(jì)還小,不懂夢想是什么,只知道別人要當(dāng)老師,我也當(dāng)老師,別人要做警察,我也做警察。
上學(xué)后,關(guān)于自己夢想的作文總是挑最容易的寫。后來,寫議論文時,都是別人的夢想。
我自稱自己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其實就是沒有夢想,時間和身邊的人在推著我走,我并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我想要的,只知道這樣不會有錯。
有人會說標(biāo)榜夢想的人很矯情,可我覺得有夢想的人都是發(fā)光的,能把自己的夢想大膽說出來的人都是閃閃發(fā)光的。
看過一個日本的電影,女主角失格。男主利太和其貌不揚(yáng)的安達(dá)未帆在一起了,女主問他為什么會和這樣一個人在一起。利太說因為安達(dá)未帆的夢想是當(dāng)一個記者,而利太沒有想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別人看到這里是什么感受,可我卻感同身受,有夢想的人誰都了不起,我就是覺得有夢想的人閃閃發(fā)光。
這大概是一個沒有夢想人對有夢想的人的一種盲目崇拜,就好像一個音癡對一個天籟之音的贊嘆,畫畫永遠(yuǎn)從圓開始畫起的人對隨手就是一幅大作的人的仰望。
我一直想找一個喜歡的能足夠稱之為夢想的東西,可是總是三分鐘熱度。
堅持最長久的事情大概是喜歡五月天這件事情了。也許他們有夢想并且可以堅持下去為夢想而努力就是我喜歡他們的其中一個原因。
十幾歲的年紀(jì)大概就是一個迷茫的歲月,每個人都在探尋著自己的未來。想象著自己的未來可又無法想像而會感覺到迷惘。
那時候我一樣很迷茫,沒有特別討厭做的事情,可是也沒有特別喜歡的事情。耳機(jī)里都是五月天。
都說他們主打夢想,可我聽了那么多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夢想。
慢慢的我不再糾結(jié)于自己的夢想是什么了,我覺得就這樣過自己的小日子也不錯,雖然我內(nèi)心依舊覺得缺了一個稱之為夢想的東西。
直到有一天,我聽到了阿信說的一段話。
我覺得夢想是這樣子:它就像一碗玉米濃湯上面的胡椒粒,然后,就算沒有胡椒粒,玉米湯還是好喝的。然后,只是,你要想別的方式,想要讓這碗玉米濃湯更好喝。你可以加火腿、你可以加蛋花,你可以加很多東西,就像擁有好的家庭,好的朋友,或者你有好的興趣,比如你喜歡玩音樂,我覺得都是人生很棒的過的方式,所以,如果你有夢想,那就去追,如果你追失敗了,完全可以再換一個夢想,而如果你沒有夢想的話,沒有關(guān)系,你的人生還是可以精彩和美味的。
之后我不會太在意的去糾結(jié)于我的夢想是什么,也許我現(xiàn)在依舊沒有夢想,也許我把夢想這個詞想的太過于崇高,以至于不太敢把一件事情稱之為夢想。
夢想對我來說太過于龐大,我喜歡把我喜歡做的事情通俗的稱它為我想做的事情并且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