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我們所讀的每一本書,它都是有特定的骨架,作為一個分析閱讀的的讀者,那么我們的核心就是找出這個。掌握一本書的骨架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你在讀書的時候就是一片混亂,沒有明確的目標。那么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會有幾個規則:

  • 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幾句話概括整本書的內容

這個就是說,我們讀完一本書,要大概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么,能從書中獲取到知識,能理清作者的思路,最好的就是能用幾句話說出這本書的內容,也可以揣測出作者在干什么,想要做什么,找出一本書想要做什么,也就找到了這本書的重點,主題。

  • 將書中的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他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一本書就好像一棟房子,每個部分都要很有序的排列組合在一起,每個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獨立性。就像我們看到的,每個單一部分有自己的室內架構,裝潢的方式也可能跟其他部分不同。但卻一定要跟其他部分連接起來——這是與功能相關——否則這個部分便無法對整體的智能架構做出任何貢獻了。最好的書都有最睿智的架構,雖然他們通常比一些差一點的書要復雜一些,但他們的復雜也是一種單純,因為他們各部分都組織的更完善也更統一。這也是為什么最好的書的也是可讀性最高的書的理由之一。

  • 結構與規劃:敘述整本書的大意

一位作者,特別是好的作者,會經常想要幫助你整理出他書中的重點;要小心,不要把我們提供給你的那些書的重點摘要,當做是它們絕對而唯一的說明,一本書的整體精神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詮釋,沒有哪一種是絕對。讀者不同,但書的本身還是一樣的,不論是誰來做摘要,是有一個客觀的標準來檢驗其正確與真實性。

  • 發現作者的意圖

在這一章,我們還想再討論另一條閱讀規則。這個規則可以說得簡短一點,只需要一點解釋,不需要舉例。如果你已經在運用規則二跟規則三了的話,那這一條規則就不過是換種說法而已。但是重復說明這個規則很有幫助,你可以借此用另一個角度來了解全書與各個重要部分。這第四個規則可以說是: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一本書的作者在開始寫作時,都是有一個問題或一連串的問題,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一個答案,或許多答案。

  • 閱讀與寫作的互惠技巧

寫作與閱讀是一體兩面的事;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著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制造骨架為開始,但卻要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一個作品要有整體感,清楚明白,前后連貫。

總結:讀者是要發現書中隱藏著的骨架,而作者則是以制造骨架為開始,但卻要想辦法把骨架隱藏起來。一個作品要有整體感,清楚明白,前后連貫。”是本章節我得到較多的一句話。在我過去的寫作中(不論是寫論文還是中小學作文),我其實不是一個思路清晰的人,我往往是模仿人或者說模仿很多人的寫法,寫著寫著就亂了,沒有主題更別提架構。在考試作文中是不可能重來一次的,所以不知所云的湊夠了800字,那考試成績自然可想而知。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我是想好了構架后開始一步步的往里面加入自己的實驗內容,整個過程就變得順暢了很多,雖然細節有很多問題,但至少我知道自己在寫什么和要寫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