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異地求學的經歷告訴我,切勿假期帶書回家,因為你一本都不會看。如果說這些年學會了什么做人的道理,那應該是,從善如流。也可以是,不要低估你的懶惰。
還好有kindle,使得路途變成讀書的好光陰,略微記錄路上讀完的幾本書。
回家的飛機上先看的《毛姆經典短篇集》,評價是五星。

老實說,毛姆初讀有些許天然的白人傲慢和種族歧視,有趣的是,作家似乎了解到這些詬病,文章不吝諷刺,既嘲諷白人也嘲諷自己。
這部小說集好在于摘錄東洋、中國以及歐洲背景的故事,不乏異域風情之際多少有些熟悉感。行文風趣幽默,尤其是結構上讓人驚嘆,多數文章在你剛剛入迷之際,就曳然而止。伊始,一篇小說讀完之際,內心浮現最多的是: 哈? WTF ?這就完了?慢慢才品味出來,這種干凈利落的優雅所在。多半世事如是,你未曾發覺已經結束。
好的小說,力透紙背,直指人性,能夠引起千百年后千萬里遠的讀者會心一笑,毛姆輕易做到了。對人性的復雜描寫,有力透徹,不帶半點說教;對世間的丑惡的描寫,保持著冷靜地客觀,是所謂舉輕若重。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選集翻譯者眾多,風格不盡相同。我所買的kindle版本,有篇《食蓮者》有另外一種翻譯風格《吞食魔果之人》。譯者也對比和解釋了題目的翻譯緣由,不盡如人意,但也頗具風味。
回程路上還看完了《最殘酷的夏天》。如果說毛姆小說如熱帶島嶼,既有電閃雷鳴的陣雨天,也有美麗絕倫的落日。那么卡普托中尉筆下的越南的夏天,應該是這個星球上最為陰郁的叢林和泥濘的沼澤。

近年來,無論是自由的燈塔還是偉大的共和國,都有民粹泛濫的跡象。且不說立志讓中華崛起的川普總統,在國內各種數字媒體、社交網絡早已形成了某種主義。用作者的話來說:
年輕人往往對戰爭一無所知,因此便心馳神往。“捫心自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么”。肯尼迪向我們發出的挑戰點燃了我們內心深處到異國他鄉大干一場的理想,我們不由自主地穿上軍裝。那時候的美國似乎無所不能:她依舊可以宣揚自己屢戰屢勝。
歷史教會我們什么?
越南戰爭和美國參加過其他戰爭的區別在于----徹頭徹尾的殘暴野蠻。這種野蠻讓為數眾多的美國士兵----家住阿華州農場的善良純樸的孩子們---屠殺平民和囚犯。……戰爭能讓一個精神失常。……墮落與否只有審視一個人內心的道德價值網,以及所謂性格的特質。……沒有這張網,直線墮落,在他們靈魂深處,潛藏著害人之心,恐怕他們自己都從未發覺。
通往地獄的永遠是天堂之路。
每一代人注定要經歷他們自己的戰爭,重走前人的路,守著相同的幻想,遭遇相同的浩劫,最終浮出血淚,得到同樣的教訓。
全文真實誠懇,越戰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作者不作半點粉飾,一一道來。既讓人不寒而栗,又無可奈何。
幸好,想起不久前去到的峴港,它不再是中尉筆下恐怖陰郁的印度支那半島的荒蕪之城。時值一月,那座城市雖然依舊籠罩在雨季的末尾,天空似乎和五十多年前一般陰郁,但是整座城市,平靜安寧而且充滿活力,數十里長的海灘邊上,拔地而起的數之不盡的五星級酒店。當貿易取代戰爭,一首和平的贊歌總是值得吟唱。當時騎著摩托車,從南到北,似乎突破了層層防線,繞過海云嶺,跨越海云關,抵達靈菇灣附近的無名海灘,見到這片南中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