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天生是愛美的,可在萬惡的舊時代,甚至連女人該怎么美,都是男人說了算。當女人連自己該如何美都不知道的時候,還怎么指望她們知道自己是可以工作、可以獨立、可以不囿于華麗的客廳和社交的歡場的呢?
于是,在漫長的舊世紀,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婦女還只是屋檐下的半邊天。
134年前,19世紀末的法國索米爾,一個貧苦的家庭迎來了一位女孩兒的誕生。她摸爬滾打進入上流社會,卻不急于鉆進社交名媛那繁復如同蛋糕塔一樣的大裙子里,她開創了自己的事業,變革了女性的著裝。
她天生與別人不同,她知道女人該如何美。
她叫Gabrielle Chanel,后來更名為Coco Chanel,她改變了女人對于認識美的理解,和勇氣。她,就是時尚本人。
I don’t do fashion, I am fashion.
我不做時尚,我就是時尚。
——COCO CHANEL
她奮斗的一生,也讓無數女性受到激勵,尋求獨立,獲得自由。
她6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對她不聞不問,她被寄養到孤兒院。她在那里度過了窮困和孤獨的童年和青春期。
22歲時,她打兩份工,一份在時裝店當導購,一份在酒吧駐唱,她為自己取了個藝名:Coco。藝名的由來,是她僅會唱的兩首歌中的其中一首:“誰看見了可可” (Qui Qu’a Vu Coco)。
(Chanel駐唱的酒吧 Moulins pavilion café-concert)
你大概怎么都不會想到,這個名字,是如何在日后被美國《時代》周刊(1999年)列為10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20位藝術家之一。
Coco Chanel傳奇的書寫,當然取決于她堅韌的性格、瘋狂的熱情和偉大的洞察,但也離不開她一生中各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
在那個“貴族不上班,女子不自立”的時代,23歲的coco沒有姣好的家世背景,還是一名孤女,決定成為酒吧里的追求者之一耶田·巴森的情人。從此,她的人生不論是在愛情上,還是事業上,都開始一路開掛的歷程。
My life didn’t please me, so I created my life.
我的生活不曾取悅于我,所以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
——COCO CHANEL
(20歲的Chanel美的很溫婉)
1909年,她遇到了此生知己,同時也是巴森好友的亞瑟卡伯 Arthur Edward Capel——這位來自英國的貴族,他對Coco獨一無二的才華無比珍視,并資助她在巴黎開了第一家店。
1910年, Chanel 在巴黎康朋街 21 號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女帽店。3年后,她在法國杜維埃開設了第一家服飾店,推出女性運動服飾系列。Chanel 簡潔優雅的著裝風格引起轟動,迅速風靡了整個巴黎。
20世紀初期,西方貴婦們還穿著像《泰坦尼克號》里那種束胸、臀墊、大裙擺的華服,到處是金色銀色,流蘇羽毛,似乎是越華麗越耀眼。與巨大的裙撐相搭配的帽子也是大帽檐,長羽毛,華美卻并不實用。
(1910年代的街拍)
Chanel認為這樣的裝束給女性走路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把她們死死束縛在家中。于是,她將大帽檐改成平頂帽,再用絲帶稍加點綴,簡潔而別致。這種平頂小帽迅速成為潮流的頂端。而簡潔的線條和高明的顏色搭配,成為她日后服裝設計的典型標志。
Some people think luxury is the opposite of poverty.
It is not. It is the opposite of vulgarity.
有些人認為奢華的反面詞是貧窮,但其實不是,奢華的反義詞是粗俗。
——COCO CHANEL
在后來的服裝設計中,Chanel愈發大膽。她第一個把當時只有工人階級才會穿的針織材料(Jersey fabric)設計為平價時裝,她認為每個階層的女人都有權利享受時尚。此后多年間,針織材料一直是面料里主流。
20年代初她開創了把男裝元素用在女裝的先河,創造了Boyish風格,被喻為堪比愛迪生的時裝革命家。她把女性從笨拙的扭曲體型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徹底革新了時裝的概念。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想要無可取代,就必須與眾不同。
——COCO CHANEL
隨即,Chanel推出了自己的第一瓶香水NO.5。曾經有位記者問美國的迷人巨星瑪麗蓮?夢露小姐:你穿什么睡衣入睡?她嬌媚地回答說:A few drops of Chanel NO.5。這句話成為夢露的經典名言,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Chanel NO.5故事。也讓Chanel NO.5成為現代香水的鼻祖。
一戰結束后,女性權利開始逐漸得到解放, 從前以"附屬品"出現的女性從禁錮她們的束腰中掙脫出來, 穿著舒適合體的小禮服, 剪著時髦的短發, 手拿男士煙斗或長煙, 一改從前傳統的優雅端莊, 女性迎來了時尚史上一段特有的現象--"Flapper Fashion"。
(Chanel (中間) 穿著自己設計的衣服和模特們“街拍”)
而這一時代也造就了Gabrielle Coco Chanel, 她本人的氣質穿著與打扮, 以及作品都映射了20年代的經典裝扮,。經Chanel女士之手Flapper Fashion迅速蔓延, 一直到今日都能在Chanel的時裝中覓得當時的靈感。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小黑裙(the Little Black Dress)和粗花呢外套(Tweed Suit)。
Chanel去除了以往長裙上的刺繡、薄紗和蕾絲等繁復的點綴,用經典的黑色搭配簡潔舒適的剪裁,純正優雅的設計,讓小黑裙成為百搭易穿、永不失手的代表作之一。直到今天,“擁有一條自己的小黑裙”還是所有女性的穿衣鐵律。
粗花呢(Tweed)外套簡潔典雅的設計,精致的裁剪,也讓女性得以擺脫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沉重奢華的裙裝時代,真正為自己著裝,為自己的舒適和愉悅,Chanel套裝(Chanel Suit)也因此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伊麗莎白女王曾說:“當你找不到合適的服裝的時候,就穿Chanel套裝沒錯。”
(Chanel 為當紅女星Romy Schneider試裝)
二戰時期,Chanel和當時的愛人隱居瑞士20年,1954年,71歲的Chanel重返時尚圈,在一片唏噓聲中以一起傳世之作——“Chanel 2.55”鏈條包東山再起。
作為奢侈品里的第一款鏈條包,它取代了手袋,解放的女性的雙手。它的菱形格紋和金色鏈條設計,不僅極大滿足了女性對視覺魅力的需求,還兼顧了實用性。
半個多世紀過去之后,格紋鏈條包依舊是諸多品牌爭相模仿的經典之作,這也印證了Chanel的話:“時尚會過去,但風格永存”(Fashion changes, but style endures.)
到1970年,87歲的香奈兒總共創造了35000件產品,同年,香奈兒品牌的營業額達到1.6億美元。
(摩登巴黎女性必不可少的 Chanel 單品)
134年后的今天,不僅是巴黎的康朋街時裝店,香奈兒的各線產品在遍布著全世界,她始終引導著人們對于時尚的認知,始終美著,從不屈服。
“時尚不僅僅指時裝,它還包括看不見的東西,新的時尚就像一陣清風吹來,你可以感覺到它的來臨,也能嗅出它來,時尚存在于空中、街頭,它和觀念、生活方式及各種變化都有密切關系。”
Chanel的時尚,是一種特立獨行的果斷,從誕生到死去, 她一直保持著生命之初的獨立和倔強,敢于質疑傳統,鄙夷世俗,最終改變大眾審美;她從未失去作為女人的屬性,卻從不成為男人的附屬。
她的精神在漫長的時光中延續著,正如《時代周刊》對于她的評價:“她的設計改變了人們對女性的看法,也使女人重新了解自己。
Nature gives you the face you have at twenty.
Life shapes the face you have at thirty.
But at fifty you get the face you deserve.
二十歲時,你擁有一張不經雕琢的臉龐,三十歲時,你的臉上寫著你的生活,五十歲時,你會得到一張你應得的臉。
——Coco Cha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