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弟開心的曬出了他發朋友圈的圖片,原來是弟媳的牡丹畫被有心人看到,欣賞之余想贈送同學。
說起弟媳的牡丹畫,這幾年小有所成,參加了不少比賽,得獎無數。有時看她伏案繪畫的身影和母親極為相似,能想像青出于藍勝于藍的美好前景。
弟媳最初和母親學裝裱,后又跟隨母親學工筆牡丹花鳥畫,婆媳二人外出參展都以為是親母女。好幾次看到弟媳手挎母親胳膊回家,讓我這做女兒的直贊,這種親密關系不是每一位婆媳都能擁有的。
很多親朋來家,看到弟媳陪同母親不是裝裱就是繪畫,都驚奇母親技藝為何傳媳不傳女?母親無奈道:孩子們都不想學,太累、太費眼。只有張萍能吃苦,主要是她內心喜歡。
母親說的是實情,我也想試著做個像母親一樣的藝術家,但奈何與畫無緣,沒有天份也不具備那方面的特質,業余時間讓我扣扣文字還行。有時看到她們裝裱時需站立很長時間,掌握眾多繁瑣流程,繪畫時不斷更換色調和布局,看的人眼花繚亂,從此讓我望而怯步。
母親是個對任何事要求嚴格的人,她的精益求精,讓很多人贊嘆,凡來跟隨母親學裝裱和繪畫者不計其數,但出成績的不少,達到高標準嚴要求參賽獲獎的不多,而弟媳張萍就是其中之一。
就說工筆牡丹吧,需要繪畫人有耐心、細心、用心、專心和恒心,這點張萍都符合母親要求,所以她的成績不是空穴來風。在她學畫的那幾年,一直孜孜不倦,虛心請教,不時和母親探討繪畫技藝。不管是構圖還是調色,有時二人還會因布局而爭執幾句,讓我們在一邊看了都提心吊膽,生怕二人吵起來。但不一會,二人又哈哈大笑,可能是爭出了好的結果而情懷大開。這種熱烈為提高技藝你來我往的畫風,時有發生,看著二人如沐春風的表情,我們都長出一口氣。
再以后,凡是二人圍桌討論繪畫,我們都順其自然傾聽,有時還能學到不少知識,不是母親甘拜下風就是弟媳俯首傾聽,看來爭吵也是一門藝術,看著二人有時熱火朝天聊著繪畫知識,也為她們有共同語言而慶幸,這才是生活情趣。家庭氛圍如此濃厚,你學我教,相互提高。我們直嘆二人是:情感上的好婆媳,繪畫中的忘年交。
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 ——恩格斯
弟媳的畫工,凡專家看到,都說線條流暢,牡丹花特別逼真,所繪動物尤其傳神。這來自于她的用心觀察。為了寫生,親自背著相機和畫框到洛陽各公園取景,到照想館洗出后,反復比對、取圖,用心構思,在畫板上勾勒放大,拿著鉛筆不斷糾錯和修改的神態,讓我對她心有感嘆,她繪畫的認真和專注度可見一斑。
記得有次去她家,她正在畫板前做畫,左邊的牡丹花已完成,正在對兩只金雞深加工,就見她不停拿著畫筆上色,涂脂抹粉似的。不一會兩只金雞的神態盡顯,栩栩如生的讓人移不開眼,僅從勾圖看不出畫的神韻,一旦被賦予色彩,那金雞的美麗和回眸處的深情,猶如和你訴說一段千年之戀。
后來,弟媳完成這幅畫后,特地拍照上傳到家庭群,看后,當即為她賦詩一首。
弟媳畫作已完成,牡丹風姿貴雍容。
紅白花瓣各粉呈,花鳥相伴互輝映。
勾圖上色一周整,忘我繪畫勤筆耕。
全情投入在其中,樂趣揮灑任我行。
當弟媳的繪畫達到一定程度,母親就鼓勵她積極參賽,并建議她向有專業畫功的畫家學習,母親在繪畫方面絲毫不吝嗇。因為母親自學繪畫,她很羨慕出身正歸院校的專家名人,她敢于汲取他人所長,讓弟媳拜洛陽畫家康利敏為師,從母親的所作所為,我深為她老人家的慧眼折服,不固步自封,虛懷若谷,為弟媳的藝術之路奠定堅實基礎。
綠葉絲毫不嫉妒花朵,而且為花朵的美麗勤墾地工作著。——佚名
弟媳的畫風大氣、高雅,有時拿來畫好的牡丹畫讓我們大家提意見,我們只知道好看,提不出好的建議。只有懂畫的母親對她大加贊嘆,看來弟媳的繪畫已深得母親喜歡。她的不懈追求在她參賽時捷報頻傳,所有的好成績是她不斷向高超繪畫攀登的進階之梯。
弟媳2006年初開始學畫,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她學得很用心,起早貪黑。當時我的小侄子才六歲,又要教育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其它時間全部用于繪畫中。當別人都在睡懶覺時,她已起床為家人做飯,然后就伏案開始勾圖。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她才能安心繪畫,處在靜室,才是她創作的最佳時間。
她從最初的勾圖開始練起,用心揣磨畫意,然后構思牡丹花的布局,從拍回的照片看花的大小和疏密間隙,做到各類花都符合植物生長規律。從葉子顏色的深淺,觀察花朵是朝陽或是被樹遮擋。從這些細微處她都能捕捉最美的角度來點綴整幅畫的構圖和創意。
美術所以能產生科學,全從“真美合一”的觀念產生出來。他們覺得真即是美,又覺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從求真入手。——梁啟超
觀她的畫,枝葉錯落有致,花朵布局合理,所繪牡丹或嬌柔、或含羞、或迎風招展、或花開正艷;所畫動物,或展翅高飛、或停止回眸。時而呼朋引伴,時而引吭高歌,看后說不出的舒坦。
看她的畫,心中不由吟出一首詩:
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
? ? ? ? ? ? ? ? ? ? ? ——明·徐謂
她潛心繪畫幾個月后,2006年4月,就有好消息傳來,有喜歡的人看到她的畫,當即購買六張斗方,問價格時,弟媳不好意思,她自己也不知道她的畫能值多少錢?對方不等回答,很爽快的掏出1800元。這在當時她連想都不敢想,她的一幅畫值300元。比她繪畫時間長的人,聽說她在短時間內竟然繪畫變現,都羨慕的眼紅。
此后,她對繪畫更加專注,在學習之余,積極參加省市畫展,從她獲得的榮譽證書看,由衷為她高興。那幾年她的心血沒有白費,一個人當她致力于自己喜歡的事業中,內心的充實和滿足遠遠大于獲得的證書。
那幾年,她獲獎無數,畫作和畫風日趨成熟。最值得高興的是,有畫商看她作品后,特別欣賞她的細膩和顏色搭配,專門找她繪畫。對方提供底稿,她在上面調色布局。當時一幅斗方150元,六尺500元。雙方合作共贏,互惠互利,也讓弟媳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在以后,她對自己的畫更加精益求精,特別小畫,有求于她的不計其數,有的她不想賣,但對方都爽快以100元的價格購走。
2015年,在她專攻工筆牡丹花鳥畫的第九年,畫壇的春風吹入畫家心中,她的一張八尺牡丹畫被人以5000元高價買走,這對她簡直是意外之喜。要知道她一直認為她的畫有待提高,向別人學習的地方很多,但偏偏就有人欣賞她的繪畫風格,不得不說帶給她的是心靈又一次震動和喜悅。把她的創作熱情推向了極致。
同年七月,因參加河南省新人新作獲獎,她被吸收為河南省美協會員。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有了繪畫變現經歷后,她并沒有為此沾沾自喜,而是不斷在繪畫中求新、求真。為了拓展繪畫技藝,她又從生活細節著手,把自己看到的一景一物先寫在心中,然后揮毫潑墨繪畫多彩人生。你看,弟媳所畫的葡萄是不是也這般傳神,讓人垂涎欲滴呢!
高興之余,深為弟媳的執著和聰慧折服,和她一起學畫的同行,有的早已棄筆,有的依舊默默無聞在耕耘,而她獲得的成績已在她的圈子內名聲在外。
在2019年牡丹花卉到來之際,我預祝畫家手中的畫筆如春風吹過,繪出大洛陽的美好春色!
活動傳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