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則笑話這樣說,上課學生搗亂,老師說:“教書這么多年,什么樣的學生我沒見過。”底下接了一句:“上學這么多年,什么樣的老師我沒見過。”的確,上了這么多年學,是見了不少奇葩的老師。
先說老師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吧,記得小時候高年級的一個姐姐就對我說過,老師只關注學習特別好的或者特別搗亂的,當時就在想:“完了,我沒希望了,我可能是那個最不起眼的了。”那時候也沒有過多的想,為什么老師還挺關注搗蛋的學生呢?
在上個月的時候我才揭開了這個神秘的面紗。上個月和同學一起做了一個兼職------小飯桌。
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個詞。這是我們第一次做小飯桌兼職,剛開始到那的時候,孩子們還沒放學,有經驗的老師告訴我們,二年級的孩子還小,正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階段。而五年級的孩子有點皮,有點搗蛋。對他們要假裝嚴厲一些,否則他們可能見你好說話,就欺負你。說這話的時候我有點緊張,面對的小孩該是什么樣的呢?
其實說實話,我以前最討厭小孩,尤其是那種不聽話的小孩。這是在我接觸孩子之前的想法。后來因為姐姐有了小孩,寒假讓我一塊照看著,我才發現原來小孩子還是挺好玩的。我教的是五年級的小孩,大概有六七個人吧,他們之間有那種挺懂事的小孩,有那種調皮的小孩,也有比較害羞點的小孩。
的確,讓老師最喜歡的是比較皮的孩子。他們大都比較聰明,話還不少,說出來的話還挺有道理的,肯定是因為老師家長在旁邊教導的吧。和他們交流,瞬間感覺自己已經和他們有代溝了,心塞!
在當代,人與人的想法不同,性格也不同,就連雙胞胎他們的DNA和指紋還不同呢。所以,不同的學生喜歡不同的老師這是必然的。有的學生因為喜歡的學科而喜歡老師,有的學生因為喜歡老師而愛上了這門學科。所以中學時代的偏科與老師也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同一門課程,有的老師講得幽默,學生認真聽課的也就越多;有的老師講課太溫柔了,把學生們都給講睡著了。當然,講睡了以后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發現你睡了就把你叫醒的,一種是講完課了再把你叫醒的。這兩種老師,你喜歡哪種呢?
當然,這兩種老師各有人喜歡,你們懂得。
其實老師也是有煩惱的,他們也會煩上課該用怎樣的教學方式講課呢?怎樣可以讓學生吸收“我”所講的課堂內容呢,是像以前的教書先生一樣每次上課都提問,不會就挨打讓學生記得牢還是多套用一些課外的知識,讓學生感覺新鮮記得牢呢?
如果在大學以前,或者高中以前,可能學生不太敢向老師提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在大學,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他們有權利也敢于向老師提出建議。
我們現在有一門課,老師原先的講課類型是第二種,就是講課外的知識比較多,當然我們也很有興趣跟著他的思路向下進行。
就是他這種講課方式不好的缺點就是:講課不按書本,一節課講完了,學生的書可能還沒有打開,因為只要按照老師的思路走就可以。當然對于這種教學方式,我們在課堂上記住的比較多,我本人也是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這么想的,他們認為老師不講書本上的內容,考試也不會考到他上課所講的,所以希望老師可以按照課本上的走。
后來,老師就按照后者這種方式講了一節課,結果呢,我們只跟著頁數的變動,簡單的老師提提,重點的老師多停留一會。可想而知,記住的知識點是少而又少。而且課堂上也少了一份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