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抱怨好像是我們生活的常態。但是我們似乎從沒有去關注過這一點。
而現在,我從未如此清楚地意識到,原來自己的身邊充斥著這么多的抱怨與不滿。當然,也包括我自己頻繁的抱怨。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也算是積極樂觀,陽光開朗。可是,當我有意識地去觀察和注意自己的言行時,我才發現,從自己的嘴里曾蹦出那么多的消極的詞語。那些我發出的有意識的不滿與牢騷,或者是無意識的感嘆詞,漸漸顛覆了我對自身的認知。
才發現自己似乎混沌地過了將近20年,人生大概四分之一的時間,而我,一直處于無意識的無能階段。無意識的,無能。不僅僅是我自己,還有我身處的環境。有時候,當一個人習慣于身邊的一切,不再去反省思考,他很容易就會失去自我,被身邊的一切同化。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以其與之化矣。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當你習慣了一樣東西,它就會成為一種本能,深入骨髓,難以消除。現在,我開始審視自己所處的世界,質疑我無意識中養成的這種消極的習慣。
很令人難過,但也很真實的是,好像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停止報怨,甚至只是有意識地去減少抱怨的次數。今天好煩呀,天氣真壞,事情好多······各種各樣的抱怨,將心中的抑郁宣之于口,仿佛這樣就可以消除陰郁的心情,事實卻是,這種抱怨只會進一步加強你心中的負面情緒,讓你在潛意識里更加確信自己的確是不幸的,事情的確是糟糕的,而你,除了抱怨,就只剩下無能為力。
事情當然不是這樣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們真正無能為力的呢?除非我們放棄了努力的機會。罹患絕癥,尚有康復的可能,即便是最終逃不過死亡,也可以選擇微笑地度過剩余的生命。去一直想去的地方,見一直想見的人,完成未完成的夙愿,人生的全部愿景,其實也不過就是這么許多。與其將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悲嘆與抱怨中,不如選擇更幸福的狀態。更何況我們實際遇到的,也不是生離死別這樣的大事。往往只是一些瑣碎小事,偏偏要翻來覆去地重復,一遍遍煎熬自己。其實哪有那么嚴重呢?在將抱怨說出口之前,冷靜一下,有意識地去控制,就會發現有些事情,并沒有必要去抱怨。而解決,不過需要你小小的行動與改變。即便是無法將事情完全解決,但也總比你一味地抱怨的結果要好許多。
生活也許蕪雜而不堪,但我們盡可以簡單,盡可以輕描淡寫。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也無法預測未來有什么變化,但是,我們所過的生活,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模樣。遇見陰雨天,可以抱怨,但也可以選擇就著軒窗,看書品茗;火車晚點,可以謾罵,卻不如靜坐休息,和午后的陽光來一場約會;友人爽約,可以指責,但是一個人來一場心靈的旅行,亦未嘗不可。你想要將生活過成什么樣子,其實只取決于你自己的心態而已。
有時候,改變只需要一個契機。它不必刻意安排,你下定決心,從此刻開始改變,那么一切就都會開始不同。
自然,最難的還是堅持。堅持改變,堅持不抱怨,堅持將生活,過成幸福的姿態。最終,它會成為一種習慣,深入骨髓,難以消除。那應該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