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在讀小學時我第一次對婆媳關系有了初次的認識。這是源于我的鄰居跟她婆婆曠日持久的爭吵終于迎來了一場“世紀大戰”。
“戰爭”中的她們相互抓撓摳扯,并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著彼此。事后的雙方都是蓬頭散發,臉上手上一道又一道的抓痕清晰可見。落敗的媳婦嚎哭著要去自殺。
媳婦那略略懂事的大女兒緊緊抱住自己的母親,催促著躲在角落里的妹妹去叫自己的外婆。我不知道當時的她是想叫自己的外婆來幫忙還是來勸阻。
我陪著妹妹去叫來外婆,外婆當時嘆息了一聲說的一句話我現如今印象深刻:“以后你們嫁人要選沒有婆婆的男人。”現如今想起來,這話真是無比的惡毒。
這樣劍拔弩張的婆媳關系在我們身邊真的太常見了。
婆媳關系真的是一個亙古恒久的話題。
很多婆婆聚在一起就在討論著自己媳婦的不是,口口聲聲的討伐好像在說自己的仇家。媳婦們聚在一起更多的也是吐槽自己婆婆的奇葩,字字句句的不滿好像痛訴自己的債主。
婆媳關系不好肯定是因為婆媳之間存在著矛盾。所以良好的婆媳關系的建立避免矛盾的爆發或者始于矛盾的解決。
要解決矛盾當然要找到矛盾。有經驗的人士一句話就能道出婆媳矛盾最根本的因素。那就是經濟。
經濟通常是引發婆媳矛盾最重要的導火索。
曾經某個網站上看到一篇媳婦痛斥婆婆的文章中發現,媳婦對于婆婆的不滿起源于自己結婚時婆婆給的彩禮不夠。就是因為彩禮不夠,結婚以后的媳婦覺得婆婆對自己不夠重視,照顧不到位·····埋下了種種的小矛盾 繼而引發大的糾紛。
彩禮,是婆媳相處的一個開始。這一份賬單奠定了國內大部分婆媳關系的基調。婆婆會因為媳婦彩禮要的高而心生怨言,媳婦會因為婆婆給的彩禮不夠心有不滿。這樣的感情基調在之后的生活中很難和諧相處。
要結婚還會有買房的問題出現,房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人的安全感,所以現在結婚必須有房。不管是按揭還是全款,這一筆賬單承擔的主體大部分都是男方父母。
在媳婦看來買房給自己結婚是婆婆天經地義要做的事,所以房子里的女主人理所當然的是自己。而在婆婆看來這個房子是我買的,那么主動權便在我的手里,家里大小事便由我說了算。雙方各自為營,這樣的生活難免不會矛盾叢生。
如果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開支也會成為婆媳糾紛的一部分,這筆錢該誰支付,該如何用,好像永遠都達不到一致的意見。這個時候的雙方都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虧,絲毫都有沒有把對方當作自己家人來看待。
所以,婆媳真的永遠沒法成為一家人。不要奢求婆婆將你當作自己的女兒,也不要奢求媳婦將你當作自己的媽。母女基于血緣,婆媳基于什么呢?基于你們中間的那一個男人,講真,很難成為一家人。
經濟會成為婆媳矛盾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年輕人到了結婚時才發現自己沒法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實現財務自由,這是社會的大問題也是個人的小問題。想要解決大部分人都得靠自己。畢竟能靠上爹的也是少數。
除了經濟其它因素也不容小覷,比如生活習慣。如果婆媳生活在一起,那么日常睡覺時間的長短,平時吃飯口味的咸淡,娛樂方式的不同,甚至洗澡時間的長短都會成為大問題。
有朋友跟我吐槽說自己在月子期間,婆婆竟然勸自己吃辣的,還口口聲升說:“沒有辣椒,你怎么吃得下飯?我那時候生完孩子就沒忌口。”言下之意就是我這個朋友要求太多,竟然要求她改變自己以往的口味。
我還有一個朋友跟我閑聊時說到自己媽媽很不喜歡自己的嫂子,因為嫂子洗澡的時間太頻繁了,而且洗一次要好長的時間。每次媳婦去洗澡了,老人都要念叨:“不曉得她洗什么澡,要洗這么長時間!”
也有媳婦抱怨自己的婆婆幫自己帶孩子時三五十天不洗澡,自己想提醒又不知如何開口。
媳婦覺得婆婆太摳門,婆婆覺得媳婦太敗家。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雙方都心有不滿,而且都想改變對方,讓對方融入自己的生活。
有一次辦公室里的其他女性在吐槽自己的婆婆,臨結尾時感嘆道:“哎,如果我婆婆能有點改變就好了。”周遭的女性紛紛點頭稱是。而坐在角落里一直沒發言的未婚男士幽幽地說道:“老年人年紀那么大了,想要她們改變太難了,還不如改變自己。”
生活習慣不同的雙方想要好好生活在一起,只有改變。這位未婚男士說的很對,婆婆經歷的歲月一般比作為媳婦的長,很多習慣和思想都已經根深蒂固。作為媳婦還不如改變自己來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除了生活方式的不同,如何帶寶寶,也是引發婆媳矛盾的一個主要因素。
兩個二十多年以來生活在不同家庭氛圍中的兩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肯定不一樣。這樣的兩個人想一起帶寶寶,一定會存在不同的意見。
所以很多人都說,剛生完孩子那兩年是婆媳矛盾的爆發期,這個時候,雙方都想盡自己所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教養方式,但是存在太多的不一樣。
比如孩子穿多少衣服,幾乎所有的奶奶都認為寶寶是怕冷的,需要捂一捂,而作為媽媽卻不這樣認為。
比如母乳喂養的問題,婆婆希望自己的孫子吃的營養健康,于是在哺乳期會做很多骨頭湯,豬腳湯等等讓媳婦喝。而此時的媳婦在喂飽寶寶的同時開始顧及自身的健康和體型不再愿意喝一些油膩的湯。
再比如,關于寶寶洗澡的問題,媽媽想要送孩子出去游泳,奶奶會覺得浪費錢。
·····
婆媳一起帶寶寶會產生矛盾是肯定的而且會很多很多。而產生矛盾的雙方一定不要忘記的是,你們都是本著為自己娃好這一初衷的。而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寶寶健康成長的根本。
不想因為娃而跟自己婆婆發生糾紛那就請人幫忙帶,如果說經濟不許允那就自己帶吧。
如果既不能請人帶,自己又無法獨立完成。那么就對婆婆的做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這樣會有矛盾,但是糾紛會少一點。
婆媳不是母女。
雖然開口叫的是一聲“媽”,但是對婆婆永遠要比對自己媽要多一份尊敬。
雖然她是你孫子的媽,但教訓自己女兒能說的話,對媳婦很多時候是不能說的。
婆媳相處,雙方多一份體貼,多一份尊敬,對對方的行為對一份忽視。這樣矛盾就會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