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在提知識變現,很多人開始挖掘自身優勢,或是趕緊去學新的東西,為以后升值加薪/直播/網課/寫作來做準備。不光國內這樣,國外也這樣,或許全世界都這樣。沒錯,信息時代什么東西更新都快,什么都有可能,如果不能持續學習,別說輸出變現了,沒準在不遠的某一天就被淘汰了。這就好比,你一天到晚都不吃東西,別說出了,能不能活下去都是個問題。
有人一聽要持續學習就不愿意了,或是干脆,一聽要學習就不愿意了。其實不是不愿意,而是大多數人覺得學習一門技能花費的時間太長了,歲數又越來越大,對投入產出比擔心。我也擔心過,不過因為在IT行業,學習新東西的頻率很高,有時候恨不得短短幾天就得會一個東西,所以我也一直在學習并且訓練自己怎樣提高學習速度。如果你也有這些顧慮,不妨看看我的方法。之后我們也可以一起討論。
首先,咱大家伙一定要知道,不論學習質量還是學習速度,都是有捷徑的,都可以通過專項快速訓練來實現。老師在咱們小時候就不停地說“知識是日積月累的”,其實不一定,日積月累的是經驗。咱們定的小目標很直接,就是想先掌握它,讓它為我所用,所以自信先拿過來,經驗先放一邊,練多了自然越來越順。
一開始就是選高質量的書和視頻,重視搜索,不要覺得搜索是浪費時間。高質量沒得說,誰都不想走彎路,走了彎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所以選對貨至關重要。但什么叫質量高?對于初學者來說一定是越簡單,越直白,越清楚的敘述越好。內容高深的材料雖然看起來很牛,可往往需要一些有基礎或是相關聯知識的人來讀才行,并不意味著適合你。所以不要迷信那些,適合你的才是好的,看起來不太費勁的才是好的。你辛辛苦苦看了半天,頭暈腦脹,一照鏡子頭大了一圈,毛掉了一地,還不一定搞得懂。誰都不想走彎路,可即便走正路也不想太痛苦對不對?我們要學的核心是什么?當然是該技能的知識體系啊。簡單直白的東西能幫助你把抽象變成形象,然后較快建立知識體系。有人說怎么找到這些高質量的參考書視頻?沒別的訣竅,就一個字 - 逛。再說一遍,千萬不要覺得這是浪費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教程會事半功倍。百度搜索,簡書找文,知乎發問,豆瓣找群,總有方法找到簡單的入門級的好資料。我一直涉及IT,比較偏愛視頻教程,這是我當時學習時下載的教程,每一個都很簡單,但講得很清楚:
除了簡單直白,不管書還是視頻,我們選的教程最后一定要有兩個到三個標準案例(case study),就是那種從頭到尾講給你的那種,不在乎多難,但一定要完整。咱通過簡單直白敘述掌握知識點,但需要案例分析來把點串起來,光講道理不實戰的教程就缺乏這個整合的過程。我曾經試過刻意不看案例,學完知識點直接就想寫一個功能,不是不可能,但過程很艱辛,因為很多知識點彼此獨立,寫完了亂糟糟的,我不知道這個項目的整體結構應該是長什么樣的,比如應該分成幾個文件?某個函數應該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怎樣寫更便于維護和擴展?大道理我都明白一點,但真不確定怎么整合,既耽誤了不少時間,寫得也不專業。一看就是外行。我發現案例這東西跟我們中高考前收到的那些考試說明有點類似。之前每個學期老師一章一章講給我們新的知識點,你也沒覺得什么。直到最后你開始做考試說明里的樣題,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比如:數學中的一元二次方程原來是這么考的,物理中的電功率公式來是用在這里的,等等。案例分下面這張圖是我以前下的一些視頻的截圖,它們都很完整,幾乎從頭講到尾:
這里有一點,有時候書或視頻時間可能有點久,沒關系,只要知識不脫節,內容通俗易懂案例清晰明確,還是高質量的學習參考。
第二步,做筆記。對于做筆記,因為既要好,又要快,所以不推薦在書上寫寫畫畫。你覺得在書的邊邊角角做注釋是幫助記憶,可往往你一合上書,呀,全忘了。我的方法是,拿出幾張紙,看書同時直接把重要的東西記下來,也不用寫太多,只要能做到合上書后僅憑這幾張紙的內容基本能復述就行了。咱們小時候都學過語文,有種題叫概括段落大意,一個道理。寫完后你會發現其實記錄下來的很多都是基礎知識,有人說都是基礎知識有啥記的必要?其實很多人都有個誤區,記東西一定要記難的。其實,咱們在生活中使用某個技能的時候,不管是工作時還是面試考試,絕大部分都是考驗基礎的,所以別糾結,畢竟咱目標是快速地掌握,會用就好,又不是要去研究多深,細細打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記完了筆記就妥善保存好,心里有個念頭,我學的東西就在這幾張紙上,任何與這方面有關的東西都在這幾張紙上。你放心,有些知識即便你忘了,拿出來這幾張紙一看,多半可能還是想不起來。別笑,但至少能提個醒,然后呢,然后你腦子里就會多幾個關鍵詞然后有目的地去百度,大大提高了效率。
第三步,臨摹,自己腦子里構思一個相關任務,然后用剛學的實戰案例去臨摹。我本人喜歡歷史,總希望把一些歷史故事畫出來,但我畫工不好,可又想畫,只能硬著頭皮學。在經過了看視頻記筆記之后,我可恥地發現還是把圖片下載下來踏著畫最能快速入門。但我又會想,假如我踏了個站立的小人,如下圖,當時剛開始學,踏都踏不好看:
現在我想讓他走起來應該怎么畫?左右腿的姿勢應該是怎樣的?我試著畫了畫:
這就完成了一次走路的過程。其實小人的頭部和身子都沒有變化,連怎么笑的都沒變,變的只有手和腳,一個最簡單的臨摹,但又不是照搬。踏的過程就好比是學習案例,踏完我又想了一個新的任務,而這個新的任務也是基于上一個的。自己做個新的和看著別人做和感覺完全不同,既鞏固了知識還有成就感。臨摹不只是用在畫畫里,其實可以用在很多技能學習方面,我在學一門新的IT技術時也是這么做的。比如我在簡書上發的一個文集《Robot Framework入門筆記》,里面就是從最簡單的一個案例做起,然后試著臨摹,用同樣的方式寫另一個。臨摹完了連同案例一起打印出來釘在筆記后面收藏起來便于以后參考,妥妥的。以后該技能的基本知識和框架就都在我這幾張紙里邊了,逃不了。字有點難看:
最后,如果不忙的時候,把學到的東西分享出來吧,不管是不是需要付費的。別小看分享,你會做還真不一定會講。因為做不一定能覆蓋某些疑點,但講會強迫你梳理知識點來清理盲區。而且通過技能分享溫故知新,大家一討論,或許還可以解鎖更多技能。幫助別人,惠及大眾,自己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