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和我一樣,回歸到生活的本原

我再一次見到發小,距離上次見面,這中間已經又隔了6,7年的時光。

在這中間的很多年,我們幾乎沒有任何聯系,各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努力的活,她從不發朋友圈或者微博,低調的幾乎讓所有人遺忘。我唯一堅信的是,她一直在努力的活,如同我一樣,只是一個人的年輕歲月往往太過漫長,我們所有的成長都需要時間去領悟。

似乎我一直在等一個再次重聚的時刻。直到某一天,她忽然和我說,好久沒聯系了,哪天來你家玩吧。

我和發小是從小在一個弄堂長大的,我們經歷過整個童年和少年時代的16年,直到高中,各奔東西。

我倆從三歲就開始認識,在同一個弄堂長大,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初中,直到高中,各奔東西,整整16年。

在我們整個童年時代,喜歡文學并非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除了教語文的班主任青睞,和大多數同學之間還是有距離。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就知道一點,盡管大多數人生活在同一年代,呼吸同一個空氣,人和人其實并不相同。

初中時代,我和發小一起參加影評班,在看完每部電影之后提交影評,鍛煉自己的理解能力。這份興趣班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18歲,她一個人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一個人跑到北京念書。

那個年代的北京應該有很多的美好,我也偶爾會從她的口中聽到一些藝術圈的魚目混珠。一個女孩子如果長的美,如同趙薇,李冰冰,是可以去北電的,也有如同發小這樣的學生,沒有憑借姿色和家庭背景,完全憑借一份對于電影的喜愛,毅然北上。

無論如何,北漂是人生一段很特別的經歷。那時她跟著劇組拍電影,天南地北的四處跑,去西藏去印度,偶爾回到上海,那時我在廣告公司,深夜里加班,設計室里大聲回放著唐朝樂隊的九天和太陽,我們都曾經喜歡過唐朝。

這中間又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各自天南地北的跑,熱熱烈烈的活,經歷青春的動蕩波折,偶爾在同學聚會或者婚禮上見到,彼此刻意保持距離。

在最美好的青春年代里,倔強的姑娘們并不言悲喜,只是默默的活。我們仿佛都在等待一個時機,等到彼此成長透了,千帆都經歷透了,撕心裂肺的愛恨都嘗過了,體驗過了人間所有的悲喜和生死離別,最終回到一個原點。

然而,我們童年太相似太熟悉,彼此都明白,這中間的情誼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改變。

再次見面的時候,聊起的是關于原生家庭和親密關系,成年之后人們不再愿意談論原生家庭,在一個物欲橫飛的年代里,當所有人都在拼命買房掙錢,那樣的話題總顯得有些突兀和矯情。

然而我知道,這是回歸的一個表現。走的再遠,我們終究要回到那個原點。

孤獨,是成年人的通病,對于長年伏案工作者而言,這份孤獨是成倍的,大概只有童年就經歷過孤獨在電影院里幻想未來的孩子,才會默默承受這個過程,并無抱怨。我們終于意識到那個心結所在,于是努力的放下身份,放下尊嚴,放下所有外在的榮耀,試圖回歸,與家庭和解。

活到這個年紀,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知道是這樣一條路,縱然荊棘叢生,也必須要走完。

很多時候我會想,當一個人在童年時候遭遇過隱秘的傷害,在成長過程中有過隱痛,也許經歷不盡相同,請你相信我,那些感受是一致的。所有的不被認可都因為倔強和不肯被同化,那是一個人存在于世最珍貴的品質。所有失去的,都將以另一種形式回來。

說起愛過的人,受過的傷。再笑。你愛過誰,又被誰愛過?你是誰的孩子,誰的妻子,誰的母親?而這一生,你最終要完成的,是要做回最初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老師把昨天留的作業講解了一下 后來講了伺服電機轉動角度的控制 還有中斷的運用 轉到angle(-60...
    王春雪cs閱讀 150評論 2 0
  • 現在創業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互聯網創業更是如此,整個互聯網做得非常成功的企業的都在玩單點爆破,聚焦在一點上,...
    經典國學閱讀 1,02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