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宅在宿舍的周末,很是悠閑,和小笨、其其、歐美范一起吃飯、逛街、看視頻。好在看了一本書,才讓時間過得不那么失色。
《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是從小正那里拿來的書。書里描寫的是一個22歲的女生獨自去旅行的故事。一開始看這本書,我是抱著質疑的態度的,現在的圖書市場,不好的書太多了,去旅行一次而寫下一本沒有營養的書的例子也太多了。第0章——前因,詳盡地敘述了她出發去芬蘭實習前的迷茫、曲折以及為出國去旅行做出的種種的努力。在她花費紙筆敘述她畢業前的迷茫時,我的心中有些許不屑和厭倦,也許因為自己也曾經歷并仍在經歷這樣的時期,深深地知道,這是一段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正常時期,所以,我討厭、厭倦別人總是去夸大它或者不厭其煩地無病呻吟。
但是,為了作者單身踏上出國的列車這份勇氣,我懷著某種期待,把這本書看下去。“對于我來說,旅行就是離開自以為是的生活,串聯起以前的回憶,并以開放的態度結識日常生活以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風景,那只是附贈品。”書中如是說。我喜歡她對旅行的理解。總覺得能讓一個地方鮮活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在那里發生的故事和在世代在那里生活著的人。我不喜歡只是走景點拍照片的旅行。如果,你去一個地方旅行,僅僅是去觀看了這個地方的風景,不曾遇到任何有趣的人有趣的事,也不了解這個地方任何的歷史人情,那么這場旅行也就像是一朵凋零的花,沒有生命力了。
回到這本書,從作者坐上西伯利亞的火車開始,便是一場屬于她的獨一無二的奇遇。形形色色的人,出奇不意的事。在西伯利亞的火車認識的老陳,是一個從中國去莫斯科經商的商人,兩個相差二三十歲的人因為在同一節車廂的緣分,建立了一份忘年交的情誼。認識不到24小時就對著作者表白的菲爾,在被拒絕后還是給予了作者許多的幫助。芬蘭歐康萊爾酒吧里的同性戀者奧列格,他是女性同胞們的朋友,充當她們感情上的顧問,因為他能夠同時以男人和女人的角度看待男人,能在一分鐘之內洞悉一個男人究竟是居心叵測還是真心實意。正是這些人,這些故事讓這本書充滿了生命力。而旅行之中,人與人之間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善意,人與人短暫的相識而結下的那份情誼與信任,都讓我心生敬畏,感覺到這是一種多么可貴的情感。
書中有一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在瓦普節上作者遇到了一個穿著旗袍,光天化日之下在樹干旁邊尿尿的男人——瘋子阿蘭。阿蘭邀請她去大家喝茶,在確信了阿蘭是一個沒有殺傷力的瘋子時,作者欣然應允。在阿蘭像極了一個清幽的佛教文化博物館的家里,阿蘭打開了話匣子:他是一個從小就被公認為智力不如同齡人、常做出瘋癲的事情的瘋子,但他卻是一個刺青師,他的作品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如作者所說,他是個天生思維方式就與眾不同的人,比如說他真心覺得旗袍好看,為什么女人穿的衣服男人就不能穿?服裝只要合身就可以了,不是嗎?
在這個小故事的最后,作者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是精神病患者。我們都有病,只是病的形式不同。在一些人眼里合乎情理的邏輯,轉換到另一些人那里,就變成了不能容忍的怪異,繼而被加上精神的枷鎖。然而,誰有權利站在精神的制高點上指責別人呢?我這樣理解,并不是每個人都是精神病患者,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所謂的標準、邏輯不過是大多數人定下來的,可是并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就是唯一正確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寬容地對待這個世界的不同。
書我已經快看完了,還有最后兩章。我期待看到更多的故事。然后,在我看著作者的經歷時,卻更加深刻的體會,這是屬于作者的故事。即便我能閱讀,卻與我無關。有些事情,我們永遠無法從別人的故事中體會和成長,除非身體力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