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已經害怕帶女朋友出去吃飯了?
“今天想吃什么?”。
“隨便。”。
“吃火鍋吧?”。
“吃完一身火鍋味!”。
“那吃你愛吃的水煮肉片?”。
“太油了!”。
“那......吃西餐吧?”
“這么晚了,吃了長肉!”。
......
如果不是怕分手,你是不是已經罵娘了?
這是隨便嗎?
你倒是給個選項啊!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人們在表露自我需求的時候,經常以模棱兩可、暗示等偽佛系行為做替代選擇?
所謂的偽佛系,就是我并不是無欲無求,并不是隨和,而是不愿意表露自己的需求,披著“明事理、識大體”的外衣,讓對方猜自己的心思,并且期待對方能夠讀懂我,滿足我。
甚至有些人堂而皇之地認為:我不說你也該懂,你不懂就是你不夠愛我不夠在意我。
殊不知,正是這些“隨和”“明事理”和“愛我就該懂我”的思想與行為,讓被需要的人猜的疲累不堪,而被需要的人誤解了你的需求,也讓有真實需求的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而得到的卻不是自己想要的。
為什么人們越來越不愿意表露自己的需要呢?
1.迷信“一萬句他愛你,不如一句他懂你”
喬喬和和男朋友老曹是異地戀,平時要半年才能見一面,和所有異地戀情侶一樣,維系他們感情的也是微信,是網絡,是他們對彼此的那份愛。
異地戀,最需要的就是溝通和交流,沒有共同的生活圈子,如果再不溝通,讓對方了解自己的生活,兩個人只會越來越遠。而喬喬卻和所有的姑娘一樣,總是喜歡讓對方猜自己的心思,以此來證明,他懂我,他愛我。
上個星期天是喬喬的生日。
半個月前,老曹就打算給喬喬買禮物,前前后后問了喬喬不下五遍,想要什么,喬喬都無一例外的說什么都不要。
事實上,喬喬真的什么也不想要,就是想老曹,想見他,可是作為一個程序員,老曹平時的工作很忙,喬喬不想給他添麻煩。
但是喬喬不說,老曹就想不到。
看到喬喬點贊了同學曬iPhone X的朋友圈,想也沒想就給喬喬買了一部。
沒想到,生日當天和喬喬通電話,她并沒有意料當中的驚喜和雀躍。老曹感覺到喬喬并不喜歡這禮物。
細問之下,喬喬才扭扭捏捏的說,比起貴重的禮物,她更想要老曹的一個擁抱。
“那之前你為什么不直接說呀?”,老曹有些啼笑皆非。
喬喬鼻子一酸,差點掉下淚來:“我怕你忙,沒時間回來看我,而且我以為你愛我,就會猜到我最想要的禮物是你的擁抱。”
沉默了幾秒后,老曹一本正經:“寶貝,我愛你,不是由是否每次都能猜到你的心思來表現的,而是,你心里想什么,要什么,就告訴我,不管多貴不管多艱難不管多麻煩,我都會盡我所能給你。”
當晚,喬喬也在朋友圈曬了禮物照片,不過,配的文字卻是:相比于藏著掖著自己的需求,等對方來猜,不如把自己的想要的主動告訴對方,減輕對方的負擔,也更容易讓自已如愿以償,何樂而不為?
?
?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和喬喬一樣,不愿意明確的表露自己的需求,表面上識大體、明事理,卻總期待對方懂自己,能猜到自己的心意,這樣一來,不僅給對方徒增壓力和煩惱,而且自己想要的總得不到,而得到的往往不是想要的。
2.社會偏見:表露自己的需求是給別人添麻煩,是不合適甚至是自私可恥的。
小雅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爸爸媽媽好不容易省吃儉用將哥哥供出大學,爸爸卻不幸患了腦梗,醫藥費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因此,小雅上大學的費用只能哥哥供,但是初入職場,哥哥的工資也不多,要負擔兩個人的生活費還有小雅的學費,很吃力。大二的時候,哥哥帶回來了嫂子,知書達理的嫂子不僅沒有嫌棄半癱的爸爸,在哥哥工資沒發的時候,還會給小雅打生活費。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小雅已經工作三年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讓小雅的工資不斷上漲,而小雅也總是拿大半工資報答家人,尤其是嫂子。
每次回家,小雅都會打電話問嫂子想要什么禮物。
但是嫂子總覺得即便是以前對小雅有恩情,但是一家人不應該圖回報,明確的說出自己想要什么都是在給小雅添麻煩,她覺得不應該也不好意思張口要禮物,總是說,不要,我什么都不缺。
無奈之下,小雅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買很多化妝品、衣服、包、鞋,每次都花很多錢。
回家嫂子卻總抱怨,花這么多錢干啥。
而且有時候化妝品過敏、衣服不合適,總之禮物老是買不到嫂子心上,給嫂子留錢,她更是拉拉扯扯硬塞回來。
小雅知道,嫂子是心疼自己掙錢不容易,但是不送嫂子啥心里又過不去,一來二去,每次回來給嫂子帶禮物都成了小雅最頭疼的事。
中國人長時間受無私奉獻等思想洗腦,導致社會普遍認為,表露自己的需求是極嚴重的個人主義,是不合適的,甚至是是自私的是可恥的。
?
因此,即便是在親近的人面前,人們也習慣于壓抑人性本能的私欲,不愿意表露自己的需求:孔融是不能要大梨的,王泰是不能先挑棗的。而壓抑人性本能的私欲,往往讓需要者忍的辛苦難當,也讓被需要著猜的身心俱疲,而結果卻讓雙方都大失所望。
3.害怕被拒絕的自我保護。
趙倩大學時候,給一家廣告公司當過文案外包,工作日常就是在QQ上遠程接收公司發布的廣告需求,固定時間交稿就可以了。但是一般都是要求不高的稿件,稿費也不高,頂天50塊,耐不住需求量大,一個月下來也能掙大幾千。
隨著經驗的積累,趙倩將廣告文案的寫作套路摸得門兒清,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文筆也越來越好,漸漸的,公司會給趙倩發布要求更高的任務,當然,稿費也越來越多。
但是,不像以前的任務,有固定不變的要求和稿費,高質量的文案需求,都是根據要求定稿費,而趙倩卻并不了解市場行情。
每次客戶要求報價的時候,趙倩都很為難,誰都不愿意吃虧報低。
但是報高了,趙倩怕客戶拒絕,怕因為報價太高他們都會選擇另外的供應商,更怕客戶嘲笑他這樣的水平,也敢報這價?
因此,每次客戶問多少稿費愿意接活,趙倩都不愿意直接說出自己的需求,要么含糊其辭不說具體價格,要么直接說別人接的話付多少。
而不直接明確的表露自己需求的結果就是,要么報價比心理預期低很多很不劃算,要么最后報出了自己的價格,對方也答應了,但是中間吞吞吐吐討價還價,浪費大把時間,嚴重的甚至流失了客戶。
相信有不少人有過被拒絕的經歷,而心理彈性高的人,或者被拒絕經歷相對良性的人,對被拒絕的免疫力更強,被拒絕對他們的心理沖擊不會很大,在被拒絕之后,他們會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再次投入到下一個表露真實合理需求的過程中。
而對于幼時遭遇多次拒絕、不自信,或者有不堪的被拒絕經歷的人來說,每一次被拒絕都會喚起他們羞愧、丟臉等不堪體驗,而趨樂避苦的本性,讓他們不愿意表露自己的需求,或者在表露需求的時候,總是畏畏縮縮、含糊其辭,害怕傷害再次上演。
長久的壓抑,讓他們不愿甚至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合理需求。
提出自己的需求是需要心理能量的,不自信、缺乏認同感、過分在意自己/別人感受的人,往往在人際關系中相對被動,他們因為害怕被拒絕而放棄發聲,如同林妹妹進賈府,步步驚心,唯恐遭人白眼、惹人厭棄。而這種自保式壓抑自己的需求,已經是一種病態,而這種狀態只會給別人唯唯諾諾、拖泥帶水的印象,為自己的人際關系,甚至生活工作帶來阻礙。
?
?
下次,如果你想要蘋果就告訴對方,有機會你再買他想要的橘子就行了,不要等他為你買了一車香蕉,再抱怨他不懂你不理解你。
?
因為,就算三觀一致、性格相似的兩個人,也無法時時刻刻、每次都能猜到你的想法和需求。
<完>
編輯??▏喬二筆
文字??▏喬二筆
圖片??▏?網絡
聲明 ▏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