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給寄的書,從第一眼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以為這僅僅只是一本類似于男女間戀愛的問題,讀完后,感覺自己對這種真是太膚淺了。只有當自己認真讀了之后,才發現自己不斷的被帶入劉大志的生活之中,感受著17歲的他喜怒哀樂,一面淚流滿面,一面回憶著同樣17歲時自己的過往。
36歲,不喜歡現在生活的郝回歸,通過日記本的時空對話,回到了17歲的時候,熟悉的校園,伙伴,環境以及熟悉的17歲的自己。而回歸的他卻已成為17歲自己和伙伴們的老師。
當開始和17歲的自己(劉大志)相處時,感覺劉大志無比的懦弱,膽小,慫。對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只能暗戀,從不敢直視,郝回歸不喜歡這樣的劉大志,認為是這樣的自己才導致了36歲時那個不喜歡自己不喜歡周邊生活和工作的郝回歸。于是他決定幫助劉大志改變自己。
? 郝回歸就像劉大志人生的導師一樣,遇見問題時劉大志總是尋求郝回歸的幫助,郝回歸也總是及時出現在任何一個緊急危險的情況下,幫助著任何一個他生命中重要的人。
劉大志,叮當,陳小武,陳桐,微笑。在青春中各有各的煩惱。家庭問題,朋友友情,同學攀比,虛榮心,暗戀,早戀,以及對老師的那種崇拜之情等問題都是17歲孩子會有出現的問題。而當都經歷過這樣時,才發現自己原來可以那么堅強,講義氣,固執,可以那么清楚的知道的自己原來也很可以做的很棒。
? 36歲的郝回歸再次面臨17歲自己遇見的事情時,已經可以充分理解自己的父母,朋友。并且去幫助那時的自己去做一些以后感到很遺憾的事情。開導大志去理解父母離婚的痛苦和爸爸的無奈;開導大志去理解媽媽隱瞞爺爺去世時的厭惡媽媽的情緒;開導大志對微笑的感情,叮當對小武的感情,和對陳桐的友誼。看到這些,我已經無法再忍住自己的淚水,就好像看到了17歲時候的自己,那樣的幼稚,感情用事。只是可惜我從未遇見一個人生的導師,亦或是我特少跟別人敞開心扉的原因吧。
誰都有過青春,都在青春里摸爬滾打,跌跌撞撞,一步一步的走進成熟,那種感覺無法去訴說和表達。如今回想起來只覺的當時幼稚小氣,可不是正時的幼稚才讓自己現在穩重嗎?而那些說著17歲的孩子哪來煩惱的人,是不是一種從身體到精神都已麻木忽視自己的感覺的人?
或許在青春中有曾遇見過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共鳴所以感嘆所以感動所以默默的留下眼淚。而17歲那年也是過的最糟糕的一年,我無助,我落寞,我痛恨,我以為我會撐不下來。可現在我也不是很好嘛,那些從不再提的過往不也讓我現在懂得什么是理智,什么是成熟,什么是友情和愛。感謝那時候苦苦硬撐的自己,才讓我看見了希望,又重新蘇醒過來,好好的去生活。可能現在的我們或許是還不好,甚至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但還是要努力生活啊,只有好好的生活才能對得起自己的過往自己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