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劉同老師的分享,我心中被引起無數(shù)的共鳴,本來那是的我有很多很多的東西要寫,但最終沒有動筆,因為我覺得,好多東西,只有沉淀下來才更有味道。
事實也是如此,當兩三個小時左后,心里那些段子已經(jīng)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空虛感和一種深深地的思考。動筆前,我翻了一下自己寫的筆記,上面有關(guān)于職業(yè)選擇的,有關(guān)于如何獎薪酬問題的,有關(guān)于得到老板的賞識的。但其中,最引發(fā)我思考的是流通考研時英語39分,而錄取分數(shù)40分,一分之差讓他和自己希望去北京的跳板失之交臂。我在想,如果是我們普通人會怎樣?或許有些人會去抱怨老天爺?shù)牟还行┤嘶厝ズ髸约簜淇紱]那么充分,有些人會認為天要滅我,從此一蹶不振。可是,劉同就是劉同,他就這樣之身跑到北京開始了總計的北漂生涯,后來獲得了在光線傳媒實習的機會。到這里的時候,劉同老師說他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幸好當初沒考上研究生。或許,我們大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個笑話,當時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但如果細細想來,如果當時沒考上研究生的劉同對北京徹底失望,回到湖南臺做他的小節(jié)目;如果當時劉同難過之后,繼續(xù)考研,或許,他在幾年的奮斗之后會有一些小成績,有個安安穩(wěn)穩(wěn)的生活,但以這種愛折騰的性格來講,這不可能。因為,如果他甘于如此,便不會和父親冷戰(zhàn),堅持讀文科;如果他情愿如此,便不會在大一、大二就開始在湖南臺實習;如果他志向如此,便不會放棄已有的工作,掏罰款去湖南臺;如果他選擇如此,便不會有辭職考研……所以,這所有的所有,看起來是偶然,但其實是一種必然。只因為,他,是,劉,同。
就如劉同老師所說,當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就想到了最壞的結(jié)果,只要我能承受,我就會去做。這便劉同是老師自信的來源,一種對自己所做的選擇負責任的態(tài)度,這才是長大的標志。
我突然想到了自己,想到了當年體質(zhì)弱的我,為了不生病,每天堅持吃一樣的飯菜,千年不變,戒掉了所有的零食,甜的不吃,辣的不能吃,咸的不敢吃,以至于每天都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后來,高三一年沒有回過家,偶爾感冒上火,多喝點水也就好了,可誰料想的到就在高考的前一天突然感冒,高考那天在數(shù)學的考場上差點暈過去,踉踉蹌蹌的回到宿舍,一試體溫39度多,當時眼淚嘩一下就留下來了,似乎以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似乎將自己所有的委屈都傾瀉了出來。也是在那一天,高三一年沒有請假出過校門的我在高三的最后一天住宿到來時回家了……很神奇,除了這個詞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描述這段經(jīng)歷,每每回想起來,心里都為自己默默地揪了一把汗。可是,我還是挺過來了,回家打了個針、吃了個藥,第二天一早來到學校繼續(xù)考理綜和英語。我只能說最后的考試成績比我預(yù)估的要高很多,但是比我正常發(fā)揮的成績也差了很多,沒有抱怨、沒有放棄,有的只是提起精神,在報志愿的時候各種摸索。后來也來到了一個還不錯的學校,學了一個還蠻喜歡的專業(yè),遇到了有一群特備好的老師和朋友,過了一個還蠻不錯的大學生活,至少越來越自信了。
所以,我們所經(jīng)歷的所有,我們擁有的所有,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們曾講過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無時無刻影響著我們,成就者未來的我們。也許,未來的我們正站在舞臺上,說著一個又一個段子,而這些段子,就是你現(xiàn)在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