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度介紹
1、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二、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李白是古體詩的巔峰,杜甫是近體詩的巔峰。
粗略來說,李白的詩就像是高山大河之類的自然風(fēng)光,渾然天成,很少有雕琢的痕跡。
而杜甫的詩卻像是亭臺樓閣之類的人文景觀,用精密的設(shè)計來巧奪天工。
如果用繪畫來做類比,李白搞的是寫意畫,杜甫搞的是工筆畫。
2、“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是杜甫對李白留下的印象
三、“詩圣”的由來
1、杜甫把近體詩的格律之美探索到了極致,有很多既出奇又精妙的寫法。
2、五言律詩的定型比七言要早。七言律詩在剛剛成型的時候,不太受人重視。直到杜甫來寫七律,把大題材和大感受寫進去,七律才真正有了地位,可以和五律并駕齊驅(qū)了。
3、寫七律,最講究的就是對仗。這是杜甫最拿手的,他探索了對仗的各種可能性,把對仗的潛力幾乎發(fā)掘到極限。(參照解讀“無情對、流水對、當(dāng)句對”)
4、杜甫在音律上的用心,單是在雙聲疊韻上邊的安排就已經(jīng)蔚為大觀了。(參照解讀今日思考2017.11.30)
5、聲音的涵義、感情,在杜甫的詩里得到充分展現(xiàn),遠遠超出了永明詩人的想象。
(代表作品:《晝夢》
二月饒睡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
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
故鄉(xiāng)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
安得務(wù)農(nóng)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
這首詩大大突破了格律限制,但這不是杜甫故意搞怪。我們看第一句“二月饒睡昏昏然”,聲調(diào)是“仄仄平仄平平平”,不但重音的位置沒有平仄交替,最后還弄出三個連續(xù)的平聲字,犯了“三連平”的禁忌,但是,偏偏就是這樣的聲調(diào),特別貼合詩句的內(nèi)容,很有“昏昏然”的感覺。第三句“桃花氣暖眼自醉”,連用五個仄聲字,第六句“中原君臣豺虎邊”,七個字里只有一個仄聲字,越讀越有一種拖沓的無力感。
所以說,聲音是有涵義,有感情的,在杜甫的詩里,聲音的表現(xiàn)力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永明詩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