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幻想,人生的另一伴是什么樣子。男神級的,有責任有擔當,能文能武,高大威武,憐香惜玉,體貼入微。普通級的,知心暖心,懂浪漫,會家務。渣男級的,整天手機游戲,自我主義泛濫,大男人主義膨脹。想象如此美好,現實哪會讓你如意。
有那么一個男人,他輕易闖入了我的生活,左右著我的人生和未來,對我的日常指手劃腳,給我的生活添油加醋,他確實很大男子主義,男神的標簽勉強能貼上個體貼,入微就罷了。但是將他放在哪個級別,我卻有些懵。
我和明先生不會提前計劃,生活總是隨遇而安,直到小包袱的到來,我們才知道了規劃的意義。有了小包袱,我們也不得不將生活的重心由工作轉移到了她身上,但是只是不得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們都不能輕易對工作說不。
我家的小包袱,盡管還是個幼稚園的小嘍嘍,已經會體諒爸媽,看人看臉色做事,比誰都會來事。我和明先生工作距離家很遠,平時陪伴小包袱的時間很有限,寒暑假的那段時間明先生不用出差,陪伴她的時間也會多一些。
明先生不出差的這段時間,總是能正常點下班,我基本天天加班。晚上回到家里,幾乎總是能看到一灘爛泥似的歪在沙發上的明先生,他不是睡覺也沒哄孩子,卻是拿著手機瀏覽新聞或是逛汽車類的網站,男人愛車愛體育,很正常,可是天天這么看來看去,讓我這個從來不關注這兩方面的小女人,真的有些難以接受。
小包袱就坐在他旁邊玩玩具,或看動畫書,他也不跟她一起玩或是教教她,難得是小包袱還那么聽話的依偎在他身旁。小包袱跟著爸爸是一副乖乖女的形象,爸爸帶得輕松又愜意。我帶的時候,卻是另一副形容,她總能想著辦法折騰我,不要爸爸穿衣服,要媽媽給穿,不要爸爸陪,要媽媽給講故事,所有的一切都不要旁人干涉,只要媽媽,什么都得勞動媽媽,讓人覺得又心酸又甜蜜蜜。
這哪是帶孩子,完全是小包袱自己帶自己。他看到我的臉色,不管不顧,依然自我陶醉,說句“去吃點飯吧,雖然太晚了,但也不能餓著。”抬眼斜睨你一下,又繼續游蕩在他的國度里去了。我惱怒不已,“看你的樣子,我哪還吃得下去啊,有你這樣帶孩子的嗎,放著孩子不管不顧。”他偶爾也會頂嘴,“小孩子自己玩耍不好么,你看她玩得多好。”但多數時候,他直接變黑臉不理人,也不分辨一句,接著翻看手機。
小包袱對爹媽的吵嘴視而不見,依然自得其樂,看著漫畫書,嘴里叼著支棒棒糖,根本不把媽媽為她爭權奪力當回事。這樣的明先生,我往往會將怒火自動消化掉,我常常覺得,跟明先生這樣久了,我肯定得修煉成仙,修煉成小包袱喜歡的葫蘆娃中的吐火娃。
明先生最近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大麻煩,說起來,也是我們這個家庭的麻煩,因而忽略了小包袱。上大學時把戶口遷到了大學所在地,拿證的時候又把戶口轉到了原籍,但是近期辦理戶口手續的時候,發現是雙重戶籍。如果不注銷一個戶口,就無法辦現在的遷移手續了,牽涉到三個省市里的公安局戶籍問題。我們都是平頭小老百姓,沒有熟人能幫忙,著急上火,連帶對我和小包袱的態度都不好了。
我跟小包袱都膽顫心驚,見到他說話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被他當魚肉了。小包袱因為爸爸不怎么搭理她,整個人都變得乖巧起來,還偷偷跟我說,是不是自己惹爸爸生氣了。聽得我又一個激靈,大人的事情,別給小包袱造成什么心理陰影了。
思來想去,決定找明先生談一談,有什么不能解決的事情,我們一起承擔,別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影響,那可就難已挽救了。明先生悶悶的說了這幾天辦事的曲折,三個省來來去去的跑,加上中途不得不處理的工作事情,奔波得人直嘆生無可戀。
我心疼得不行,想摟摟抱抱給明先生些許安慰,人家不吃這一套,“走遠點,我怕忍不住對你發火了。”我只能悻悻地走開,明先生這邊我無能為力,只能全力去安撫小包袱,不讓小包袱有心理負擔,安慰小包袱沒有多大的技術難度。
我雖然陪伴她的時候少,但是她特別聽我的話,非常依賴我,每天早上睜眼第一句話,總會說“爸爸媽媽不去上班,好不好?”悲傷的語調,眼睛里飽含淚水,看得人難受到想哭,聽得人心里流淚。如果回復她“媽媽要上班去賺錢啊,小包袱去上學學知識,媽媽晚上一定早些回家陪你。”她便會嘟噥著小嘴不高興小半天,只要跟她細細說明,安撫安撫總也會接受,然后提一個小要求,媽媽答應了會默默點頭表示同意。偶爾媽媽會說“今天休息,爸爸媽媽不去上班,小包袱也不用去上學,爸爸媽媽這兩天都可以整天整天的陪你玩耍了。”她總會興奮地大叫“耶,耶,爸爸媽媽終于不用上班了。”邊叫邊跳,別提多高興了,旁邊的我們聽著人都覺得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由于經濟原因,我跟明先生都不能放棄工作,小包袱很希望我們不上班陪著她,給她講道理也能聽得下去,善解人意的小包袱。
有很多跟我們一樣的家庭,父母雙方不得不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小孩子總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我們已經是很幸運的一撥人,上下班就能回家陪著孩子,雖然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但我們珍之重之,無論如何不能忽視孩子,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
陪伴永遠是一個沉重又無奈,甜蜜又心酸的課題,每一個父母都請平衡好工作和生活這桿秤,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