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文面對面反饋:
我感覺要做到這個很難的,除非上過課的人,一般的人不會這么想。一般的人遇到問題總想著我能避開什么就避開。班級里有一個小孩課間活動時被繩甩到,家長不依不饒的。換位思考,發(fā)生在家怎么辦?老師是盡到責(zé)任了,也道過歉了,園長也道歉了。
她的意思是家長沒能想到:我能做些什么?而我聽到更多的是,作為敘述方,同樣沒做到:我還能做些什么?這也正好印證了海文自己說的:一般人遇事不會這么想而且很徹底,她完全沒有進(jìn)入這個思維模式的通道。
陳菊當(dāng)面分享:她同意海文的說法并且補充她的例子:難道那個孩子沒有問題嗎?
她的回答讓我覺得很熟悉,這種方式是我以前慣有的模式,為了迎合別人,而給出一個別人想要的答案,沒有TA的標(biāo)準(zhǔn)!還好,她只上過一階,走完三階再這么說話就不應(yīng)該了。
這讓我想到人時時應(yīng)該覺察自己說的話,做的事。因為這個背后是你一貫有的行為模式,改變就在一瞬間,接線分明。
她的一階也讓我想到了家里的那位,好像沒有什么變化。一種積極的態(tài)勢在開始三天有的,明顯朝氣出來了,可后來馬上打回原型。反思自己,卻是在他往回走的路上推波助瀾。
程華當(dāng)面反饋:他聽完說:好啊!那沒我什么事了!
我當(dāng)時很氣憤,覺得他不夠認(rèn)真對待我,跟他辯論。他說:我知道了,我自己遇到問題,會說我能做什么這句話。
在和他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之前一貫的相處模式。里里外外的事,基本就是我的事,沒他什么事。作為一個女人我把自己的位置搞顛倒了,家里自然也興盛不起來。慢慢開始調(diào)整,慢慢開始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