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健身,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不管鍛煉效果究竟如何,裝備上絕不能輸:訓練服起碼得是Under Armour,手腕上少不了運動手環(huán)……就連耳朵上的運動耳機,也是格調的一部分!
開個玩笑。除了裝X,運動耳機當然有它的實用性。
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音樂,能讓自己更好地堅持完枯燥乏味的鍛煉計劃。而對商務人士來說,健身時不錯過重要電話,也是佩戴運動耳機的一大訴求。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 別糾結音質了,運動耳機更需要考量它佩戴時的便利性、舒適性、防水性和安全性。
- 一款好的運動耳機,不僅讓你健身時發(fā)光發(fā)熱,平時聽歌接電話凹造型也全不耽誤。
- 從300元至1500元,這個市場中有各品牌各檔次的運動耳機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盡管它們的設計精細度視價位有所不同,但適合你的未必是最貴那款。
運動耳機的自我修養(yǎng)
對普通耳機來說,主流觀點是降噪功能越優(yōu)化越好。但運動時需要降噪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不論是街頭夜跑、室內訓練,環(huán)境音都對人身安全非常重要,過于投入到音樂中容易忽視身邊的危險。
所以,當我們挑選運動耳機時,更看重的不是降噪、音質這些耳機發(fā)燒友最在意的“傳統(tǒng)大項”,而是便捷度、舒適度這些使用上的體驗。
圈出了這五個品牌在電商平臺上最熱銷的運動耳機型號:
我們透過這幾款代表性單品來看看,一款運動耳機,究竟應該具備什么“基本素質”?
- 無線藍牙:想象一下你做著高難度瑜伽動作,卻被自己身上的耳機線給絆倒?對于運動耳機來說,無線是個基本訴求。運動耳機一般都帶有一類藍牙連接技術,10米范圍內一般不受干擾。
- 人體工學設計:輕便、貼耳很重要
上述五款運動耳機都在這兩個方面花了心思。
首先主體部分不能笨重。要么像Plantronics那樣一體設計,要么線要輕盈得可以忽略不計。像Beats X、索尼的MDR-EX750BT(鹿晗脖子上那款)這種,也是無線藍牙,但是跑跳時連接線會打到脖子。
另外,劇烈運動容易使耳機脫落,因此蘋果的Airpods雖然輕便,但也不納入考慮范疇。
- 防汗防水:運動耳機要在被汗水浸濕的情況下也正常工作,一般的運動耳機這方面都有國際防水標準認證。
- 持久續(xù)航:如果硬要說添置一款無線耳機有什么比傳統(tǒng)耳機麻煩的地方,可能就是充電,但這幾款運動耳機,基本都能保證在你持續(xù)數小時的訓練當中不斷電。
另外,像Bose Soundsport的進階版Pulse、JBL UA的進階版heart rate這樣的產品,還推出了測心率功能,能夠便于你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運動表現,當然價格也要再貴上三四百元。
實用性如何?用過的人說了算
按慣例,我們還是先看看用過的人怎么說。
被大家提及最多的是“音質”,盡管運動耳機更強調人體工學設計,但這幾個爆款看起來音質做的還不賴……
緊隨音質之后的,就是藍牙、跑步這兩個關鍵詞了,大部分用戶都說買來是為跑步準備的。
藍牙很好的解決了耳機線妨礙動作的問題,而貼合耳道的牢固設計,避免了下面這種尷尬的狀況:
整體看來,大家最在意的,還有佩戴的舒適度。
考慮到運動是一件極其考驗耐力也容易讓人感到疲憊的事情,耳機的輕量化設計、耳塞的精密形狀都可以保證避免對耳朵的壓迫感。這方面做得越好的,價格一般也就越貴。
一款運動耳機,多大程度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看到這里,相信你不僅對運動耳機的實測效果有了大致判斷,眼前也浮現出了運動耳機的用戶形象:行動力十足、喜歡夜跑或是泡健身房,可能對音質或藝術富有追求……總體來看,他們比別人更追求健康的人生狀態(tài)。
也正因為如此,買一款運動耳機,對很多人而言是一場啟動生活方式升級的儀式。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性價比的人,對音質、舒適度沒有嚴苛要求,那么299元的Jabra基本款也夠用。
如果你對連接線在脖子后面甩啊甩特別苦惱,那么一體設計的Plantronics不錯,價格538元比較合理,它在防水性和通話音質方面的表現也比較過關。
如果你怕頻繁給耳機充電太麻煩,又比較重視裝X……Beats Powerbeats3拿去,當然價格也比較感人。
如果你是個運動耐力不怎么強的人,且厭惡掛耳設計的累贅,那么試試Bose Soundspot,輕便不掛耳,音質也很好。
好了,還是那句話,運動耳機嘛,音質什么的開心就好……關鍵是不能變成你鍛煉時候的身體負擔。
祝大家今年的減肥計劃都不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