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樓閣
“你別給我故弄玄虛,直接告訴我結果。”
包括我在內,經常在讀文章的時候,不自覺的在考慮作者為什么不直接給出結論或觀點,反而要彎彎繞繞的說一大堆,但我們真的只要結果嗎?
要明白這點,必須要先從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開始。
狹義的學習有兩個目的:
- 獲得知識點(授之以魚)。
- 了解如何獲得知識點(授之以漁)。
例如中學數學課本,我們每學習一個新公式,老師都會帶著我們推導一遍公式過程,目的就是讓我們了解如何獲得這個知識點。這樣,我們不僅學到了公式本身,同時學會了這個公式是從何而來的,用什么方法去分析這個公式。
比喻和舉例,也是為了讓人快速理解知識點而產生的,利用現有身邊已知的事物來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新的過程或結論。
回到題目上,由于人類是經驗性動物,當我們從他人處獲得新知識點時,無法理解難度過高的知識點,只能循序漸進的去學習。
若是沒有“如何獲得知識點”這一環節,我們并不清楚這個知識點是怎么得到的,就會如同空中樓閣一般,似乎了解了,但是轉眼就忘。
這時候,如果學習者本身就有其他的見解或想法,當知識點直接擺在面前時,反而會質疑知識的真實性,影響了獲取知識這一目標。
作為一個教育普及愛好者,當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讓我感到擔心,人們受到既有的知識、觀念限制,加上對于科學研究的不了解,很容易就產生反智的氣氛。不僅僅是中國流行反科學,連世界燈塔美帝也是反智主義盛行[具體例子請見google]。
教育工作受到了受眾群體的知識量與知識體系的限制,例如科普,無論是文章還是視頻均不能完整的告訴受眾這個知識點是如何獲得的,相當于搭了一座空中樓閣,長此以往,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識點就會變成另一座反智主義的堡壘。
教育普及工作任重而道遠,全人類若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獲取更多的知識,形成體系后,大概就能避免反智主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