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家看晚間新聞,已經很久沒在電視機上看新聞了,看到一則令人無奈惋惜的事件--常熟老父殺子案,主要講德高望重的老父親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選擇親手結束了好吃懶做、兩次欠下巨額賭債的兒子的生命,而事故發生后,村中幾百人聯名請愿,要求輕判老父親,具體詳情請自行百度。看完新聞,心情很沉重,到底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悲劇?俗話都說虎毒不食子,難以想象,作為父親,到底要怎樣才能作出如此殘酷的決定,而作為兒子,又要如何不堪才能逼得父親作出這樣的決定。老父親選擇了最極端也最不明智的做法,面對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而兒子則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不論最后的判決如何,這個家已經毀了。
看完新聞,思考許久,我心情還是很不平靜,不經讓我聯想到了生活中常聽到的一個詞“啃老族”。
什么是啃老族?
百度解釋為“'吃老族'或'傍老族'。他們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閑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年齡都在23-30歲之間,并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
哪些人屬于啃老族?
據中國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類人:
一是大學畢業生,因就業挑剔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約占20﹪;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的,他們覺得在家里很舒服。占10﹪左右;
三是“創業幻想型”青年,他們有強烈的創業愿望,卻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而又不愿“寄人籬下”當個打工者。占20﹪;
四是頻繁跳槽,最后找不到工作,靠父母養活著。占10﹪;
五是下崗的年輕人,他們習慣于用過去輕松的工作與如今緊張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就離職,約占10﹪;
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臟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占30﹪。
什么原因造就了啃老族?
專家認為,“啃老族”的行為與他們在6歲前受到的不當育兒方式有關。父母對6歲以下兒童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他們成年以后在經濟、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如果是這樣,那么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多么重要,愿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