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不景氣、工作的苦悶、生活的壓力,讓每個人的“快樂指數”降到最低點。
我們的快樂,難道只能任由外在的環境、別人的認同來決定?
你或許以為只要找出讓你快樂的事,然后多做它們,就能變得快樂。但你得到的只是短暫的滿足,總覺得還是少了些什么。
其實,快樂是不需要理由的,快樂的習慣時可以培養的,快樂的思想是可以自造的,你可以通過積極的作為,“訂制”你要的快樂,擁抱最踏實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R:原文片段
P197
即使你認出了生命中有毒的人,你也不一定能和他們停止來往。你可能和“快樂吸血鬼”共事,甚至和他們有親戚關系。那你該怎么辦?
學習建立適當的界線絕對必要。正如菲爾醫師所說:“我們教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借由我們接不接受他們身上的東西。”當你必須和有毒的人在一起時,下面這些方法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
1、打破連鎖效應
既然你知道有反射神經元,就要用在對你最有利的地方,如果你知道你要和正在生氣或負面的人講話,就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眼神柔和,在表達意見上保持中立,避免使用與對方相反的肢體語言。不要感染對方的緊繃感,否則你的身體就會將你挾持,反射那種負面情緒。
2、放置隱形藩籬
當你被有毒的情緒轟炸又走不開時,加州大學的精神學家及作者朱迪絲.歐羅芙建議,可想象自己周圍有一道隱形的墻或盾牌,給你一種情緒保護的感覺,也許能幫助你緩沖以相同的方式回應的沖動。
3、遵行自己的方向
不要試圖改變對方。想借由拯救他們或指出“他們的作法有誤”賴幫助其他人,這種想法可能很誘人,但卻很少有效果。影響他們最有效的方法是,塑造你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的行為。
I:拆書家講解
不是每個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人,都能給我們提供正面的影響。我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感覺好的時候,忽然出現一個同事、朋友或者親戚,打亂了你的興致,你被他的情緒所感染了。通常身邊這些人都有明顯釋放情緒毒素的特征:他們會抱怨、批評、指責、潑冷水等等,以此來傷害別人。有些可能比較隱秘:他們愛論斷、愛掌控、愛影響,或許他們出發點是為你好,但你卻感覺與其相處非常壓抑,耗盡斗志,負面情緒滿滿。
即使我們發現了向我們釋放毒素的人,有時候我們卻依舊因為某些原因要與他們接觸、相處、共事,所以,我們要學習以下的方法來提高你情緒的免疫力:
1、打破連鎖效應:當你意識到正跟生氣或有負面情緒的人談話時,要有意識的做到眼神柔和,表達意見時保持中立,避免使用與對方相反的肢體語言。
2、放置隱形藩籬:想象自己周圍建立一道隱形的墻或盾牌,保護自己的正面情緒不受其感染,多向正面想法靠攏,告訴自己,對方所說的話對你是毫無影響的。
3、遵行自己的方向:不要以相反的論點來回擊對方,不要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只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面的,可以遵行的就足夠了。
A:拆為己用
A1:聯系過往經驗
我知道在維護人際關系時,是需要多花時間在有助于我們快樂的人身上,少喝侵蝕我們快樂的人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我每月都必須跟我一個高中同學見面,商談事情。而她正是那種“快樂吸血鬼”,她對任何事情都是抱有消極的態度,比如上星期碰面時下雨了,她覺得下雨導致她塞車,很不爽,就會跟我滔滔不絕的訴說天氣差的原因是人們不環保、堵車時路上各種不文明行為是中國人素質差到極點、因為封路做地鐵讓她堵車時政府的安排不周。一件小事延伸到人類、社會、地球的錯,絮絮叨叨的評斷所有問題,她的表情是埋怨的,語氣是抱怨的,動作是指責的,全身能量都在收縮。好好的一個早上,在路上我還覺得雨水讓我想到了滋潤大地、萬物復蘇,卻被她的情緒所破壞了。
學習拆頁后我就知道當時自己已經受她帶來的負面情緒所控制了,擾亂了原本屬于我的快樂。如果當時我能懂得為自己的情緒保駕護航,估計我的心情不會變差。
A2:催化應用
基于A1這個高中同學的情況,本周日我再跟她會面的時候,如果她還是提到一些負面的問題時,我將會這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1、當她說到生氣的事和負面的感覺時,我要刻意提醒自己,意見上要中立,避免與她又相反的話語和動作。比如,如果她說塞車時很多司機素質很差,我們中國人的素質就是差的時候,我可以簡單回應:可能有部分人就是這樣。不要評判,不要以相反語言反駁。
2、當她繼續以這種負面情緒轟炸我時,我會想象自己有個藩籬保護我正面的情緒。無論她說什么,我都要堅信我是快樂的。
3、認真聆聽,不反駁,多點頭,多說“是的”“嗯”“對啊”,只要內心記住自己遵行的正面方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