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第一天,很困,還是被生物鐘控制著起了床。自從自己的電腦給了老弟后,似乎失去了左膀右臂,雖然有了公司配的電腦,但有自己的黑蘋果作后盾的話起碼可以嘗試各種新東西(弄壞了再重裝個),近來就老想著怎么再弄一臺黑蘋果,想著老弟的之前的電腦。
壓縮卷了兩個盤了,才想起看看電腦配置。看到2g內存,i3三代處理器就不想弄了,成本有點大吖,最關鍵還是那電腦散熱真的不行不行的,幾乎一開機就“呼呼呼”的像個不停,還有風扇轉速達到極限的那種比較尖銳的小聲發出來。幸虧看了配置,不然在這個坑陷進去可就太深了。。
既然用不了就把它放好吧。可出租房實在太窄了,找到了床下的格子拖箱,翻出了以前的書。表面都鋪滿了灰塵,摸上去黏黏的。想著之前賴著跟老爸說不要扔掉了都覺得可笑了,因為那時候也知道留它們的價值確實不大,即使那時想得到的未來(現在)也是,留的,只是往事的懷念,只是那種讀書情懷,那種韻味。
那幾本書中,有一本《作文資料大全》,都是些怎么寫作、寫作素材、作文范文等的,所有這些對我來說一看就忘(讀書時代也是),唯一掀起心中波瀾的是一開始寫作時老師講的寫作的好處,比如為以后工作寫一手好文案(文檔),然后原本平平之輩因為這個被老板賞識了輝煌騰達了;比如寫得一手好情書,成功迎娶了心動不已、漂亮的女孩(現在的“女神”、“白富美”詞匯都表達不出那種感覺,還是這種簡單質樸詞匯貼切一點),等等。現在想來也是好笑了(因為這些都還沒成為現實,也不打算用這招實現--這招也早已失靈了)。現在覺得,學了寫作,就是為了整理自己,拯救自己的靈魂(說的高大了,但不為過)。
還有一本同學錄,初三畢業那時發給同學寫的。內容已殘缺不慘了(沒剩幾頁有內容的紙了)。在這之前也看過1,2次,覺得繼續留著以后可以看看吧所以留到了現在。不過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把它扔掉--過去已成過去,大家都已奔波在各自的路上,留著它,除了自己,還有誰看得到(或回去看)那幾頁紙,留著它反而讓自己覺得自己是過去式了。但又有一絲不舍得,想著在某一時刻它一定還會被它的作者看到的,所以就拿4s一頁頁拍了下來,打算上傳到百度云盤了。然后給個鏈接,上心的人就去看看吧。
還有一本就是《古文觀止》,沒有誰推薦,就是自己買的,高二買的。那時語文真的是比較差(一直都沒好過),班主任就讓我做了語文科代表,好讓我對語文多上點心把成績拉上來。做了科代表后也多了些心思關注自己的語文,畢竟客觀環境還是很強大滴。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礎嘛,就是各種背,唐詩宋詞元曲拉,文言文拉,成語拼音拉等。反正作為理科生每天的用得上嘴巴的不是英語就是語文,語文中的重災區就是文言文(其他內容量不大),然后竟然讀文言文讀出了一點韻味,然后自己的控制欲就上來了,憧憬著高考可以拿下文言文,前提是廣泛熟讀它,然后就買了這本書。現在看到它上心,是因為,想著把它扔了,就找個扔的理由吧,隨便翻開來,竟然對之前做的標記的句子還有點朗朗上口之感!那就再讓它留幾天吧,打幾篇喜歡的到這里,然后再扔了,作為一種情懷的留念。
想想也是奇怪,理科生會對這些有著情懷。估計以后也沒那么有空任由這情懷發泄了。畢竟活計比這個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