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因為一件事跟一高中老友在微信上聊了半個多小時。心情很興奮很激動,曾經的那些歲月呼啦啦全閃現出來,給我的疲憊生活帶來了一點小確幸。
當年我和他高中三年都在一個班,因為性格相投,我們比較聊得來。于是加上其他兩個脾氣相投的朋友,記憶中高中三年我們四個人青澀而快樂。
我們畢業后都沒有留在家鄉,加之各自成家生娃,每次回家鄉都趕不到一起。所以我們差不多有七八年沒見過了。但在社交媒體上都能關注到對方的消息,所以沒有一點生疏感。
我們很快約定過年一定要安排個小范圍聚會,當然,一定四人專場。
我相信這么多年過去了,大家各自成家立業,肯定都有些許變化。但那些逝去的時光中,我們依然沒有失散,維系的基礎是性格相投。
終其一生,我們一直在尋找與自己性格相投的朋友,或者戀人。只有合適的朋友,才能走的更遠,才能不忘卻。
02
人生就是一次次闖關,在闖關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人,闖關結束后,我們注定也會失去一些人。
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成了朋友,或者志趣相投,或者品味相當,甚至不知道什么緣由,每天黏在一起,可能也曾經說過一輩子都是好朋友。
可是,闖關還得繼續,漸漸的,我們和一些朋友走散了,有的人索性丟了,再也聯系不上。可能,某一天,我們提到那個名字,會覺得耳熟,但再也想不起來ta的樣子。
都說歲月是檢驗朋友的利器。可我寧愿相信真正的朋友跟時間的流逝并沒有太大關系。
因為從小到大十幾年,外出求學,閱歷增加。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幾經更迭,何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視野逐漸有所差別。
于是,曾經很好的朋友,關系逐漸變淡。曾經一般的朋友,可能因為機緣巧合反而成為了好朋友。
三觀契合,保持同步,放可長久。朋友其實和戀人是一樣的。歸根結底,我們需要和ta有話說。
不然呢,你想聊創業投資股票,ta卻三句不離家長里短;你說趁著年輕要奮斗,ta卻酸溜溜地打斷“掙那么多錢干嘛”。好像在一起聊天再也get不到彼此的相交點,只有尷尬和恍惚。
如果說在對的時間里遇到對的人是莫大的驚喜。那么,無論時光如何變幻,那個曾經的朋友依然在身邊,則是最大的幸福。
03
魯迅曾經在贈給瞿秋白之辭中寫到: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斯世當同懷視之。
曾經的初中老師也在課堂上說過這句話。當時老師眼睛有些霧氣,有亮亮的光芒。是有經歷的人才會發出的光彩。
但當時我不理解。一個朋友怎么能行呢?
現在想想,能在關鍵時刻為你挺身而出,能陪你成長,永遠和你保持一個溝通頻率,這樣的朋友,經過一層一層的浪花,真有難么一個的話,此生也值了。
身在異地這么多年,我發現,別說知己,就是普通朋友,也難交到幾個。
因為共同的利益,因為金錢,因為任何小事,脆弱像玻璃的友誼,隨時可能碎掉。
都說學生時代的友情最單純。但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學生時代。最終我們還是得在社會中尋找和選擇自己的同類。
04
曾經我是多么害怕跟朋友失散,刻意去關注他們的動態,保持聯系保持溝通。可是后來發現,有些人,還是消失了,再也聯系不上。
只靠頻繁聯系才能保持的友誼也并非就能長久。
之所以漸行漸遠,有時候只是彼此走入了不同的圈子,或高或低,不能強融的話,祝福就好。
永遠記得,上學時期因為自己賴床,下鋪的她幫我打好水,擠好牙膏。
忘不了,以為我被騙連夜開房找我臥談的兩個妞,不顧第二天還得上班。
還有,每次回家總會和我相聚逛街的姐妹。
還有還有,一直給我鼓勵加油,希望我們能在同一座城市做鄰居的她。
每次想起來就給我暖意的他們,好像也沒刻意去聯系,有時候半年都沒有打過電話,但感情不減一分。
大浪淘沙后,最幸運的就是想看到的人還在。我們何其幸運,才能在一生中擁有永遠相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