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上,和朋友A君通電話,他聊到了自己當前的困惑——朋友A君在一家國企工作,現在有了跳槽的想法,原因主要是以下3個:
1 工廠的工人們是主要的生產主力,且占了整個企業的90%的人數比例。工人們每天做這么多活,卻拿很少的錢。公司的管理者天天有很少的活兒干,卻拿走了公司絕大多數工資。這是很不公平的
2 感覺自己很努力,待遇卻得不到提高。自己加班、努力干活,也得到上司的稱贊,一年之后的工資還是和那些不努力干活的人一樣。
3 ?在這種國企,即使提拔到公司中層,也得需要10年左右,最快的也得8年。晉升很慢
朋友的這些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針對他說的3個跳槽原因,主要想到以下幾個問題:
1 什么是公平?
2 工資是由什么決定的?
3 晉升是由什么決定的?
一、 什么是公平?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認為公平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人擁有的錢都是同樣多。
后來我接觸到“二八法則”——20%的人擁有世界上80%的財富,財富分配是不均的。
最近幾年一直在琢磨“二八法則”,越來越發現這個法則是廣泛存在于各個地方的:社會財富的“分配比例”、一個行業內的不同公司的“財富比例”、社會的精英的“數量比例”、個人時間回報率……,雖然不一定是20%/80%這么準確,但終究是少數人掌握了大多數的財富;或者說個人大部分的成果其實是由付出里的少部分取得的。對二八法則認識越深,我就越絕望,認為公平是“永遠無法實現”了。
后來我就思考為什么會有“二八法則”、為什么不是“平均法則”。
1 ?二八法則的“優點”是——他對整個社會是有好處的,為了成為那20%的人,所有人都得付出極大努力,這樣社會才能進步的更快。
2 ?很多烏托邦的社會實驗也證明了,絕對的平均主義容易催生懶散。這也是“平均法則”的弊端
我覺得可能存在于這么一個“神”,“神”創造了人類,并且創立了“二八法則”以及其它一系列法則。為的就是讓整個世界越來越發達,最后這個“神”可能要和另外一個“神”創建的文明去打架。所以“神”要求社會的總生產力的進步,為了這個進步,他可以不考慮這對大多數人是否公平
創造二八法則的,無論是“神”,或者是“造物主”,反正我們沒有其它選擇,就必須依據他創造的規則來玩。所以我們必須遵循他們的目的——催生精英,引領社會生產力進步。 想到這一點,我覺得公平的定義就變了,變成“公平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那20%的人”
二 工資是由什么決定的?
不算搶劫、偷盜、貪污這種違法的行為,其它所有賺的錢都可以用一個定義說明白,一個人賺的錢約等于他的社會貢獻率總和。 說白了,就是你掙錢的多少取決于你給別人提供了多少價值——給每個人提供的價值越高,給越多的人提供價值,賺的錢就越多:
1做直播的隨便脫脫衣服,就比大保健小妹累死累活折騰一宿賺的錢多。是因為TA服務的人多,每個人隨便給幾毛錢,也有很多錢了。這是“給越多的人提供價值”方面
2“給每個人提供的價值”就不用細解釋了,高級技工就是比學徒賺的錢多,是因為TA提供的價值高
掙的錢=給個人提供的價值*給多少人提供價值 ;其中?“給個人提供的價值”大約=單位時間內提供的價值 * 工作時間。最終公式:“掙的錢”= 單位時間內提供的價值 * 工作時間 * 給多少人提供價值。工作時間只是提供的價值里的一個要素,如果做的是低價值的事情,那么即使工作時間長,也不一定產生的價值就大。我們看掙錢,一定不是只從一個角度去考慮,不然就會有偏差。
評價工資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判斷依據:看看有多少人能替代你的工作。比如工人的例子,換一個人做這件事行不行?這個人好找不好找?如果工作是容易被替代的,大概率就不是高價值的事情,如果工作是不容易被替代的,那大概率是高價值的事情。
當然,價值不一定指能力。想象這么一種情況,有一家公司的老板A,他在自己公司給自己侄子分配了10個手下做事情,給侄子的工資是2萬每個月。你是這家公司另外一個10人團隊的頭兒,你做的事情比老板侄子做的好,但是你的工資是1萬5每個月。那你說這個事情合理嗎?說到我們之前的價值,我認為可能是合理的。因為老板的侄子提供了一個你沒有的價值——老板的侄子會在老家宣揚“叔叔很照顧自己”,老板在自己老家是不是倍兒有面子?老板是不是得到了家鄉人的極大的認同。他愿意每個月多花5千塊錢買這個“面子”,太值了。
三、晉升是由什么決定的?
第2個問題討論清楚了,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出來了。要想晉升,就得能提供“別人”所需的東西給TA。大多數情況下,這里說的“別人”就是你的上級或者你的公司。
再次聲明,這里的價值不一定指能力,比如上邊提到過的老板侄子的例子,要想晉升到侄子的位置,你不是老板的親戚大概率是不成的,因為你沒法給老板提供“在老家人面前的面子”這個他想要的東西
回到國企的問題上。我沒在朋友公司呆過,所以也不知道他們的管理層到底提供了什么價值。我的一個猜想是:國企可能需要員工好好干活就行了,需要員工忠誠。所以他們提拔人到管理層,就是靠工作年限。這個管理層就是公司給普通員工的一個標桿,告訴你們“只要好好干活,10年后你也可以”。這就是管理層提供的價值,不需要他去優化團隊結構,提供更多的產出。他只要老老實實做好標桿就行了。
如果是這樣,晉升的條件就很容易推斷出來了,就是提供10年的工作年限就行了。如果是這樣,必然是無法縮短這個時間的。所以朋友所想的快速晉升,應該是沒戲的。除非有一天公司對管理者的要求變了。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猜想。具體對不對,是不是唯一的原因,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都需要朋友自己去根據日常的公司里的現象,去反推上層的目的了。關于找原因,這里我只能給一套方法:
1?那個原因是否真的導致了那個結果;
2 那個原因是否是唯一的原因;
3 如果不是唯一的原因,還有哪些原因;
4 如果不是唯一的原因,這個原因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順著這個方法去找,可能會找出公司“管理層”存在的真正的原因,如何被提升的,需要提供什么價值。
[注:方法來自李笑來老師16年10月20號在公眾號“一塊聽聽”的分享——《打造閱讀操作系統》]
四、自己的選擇
我在面試一個求職者的時候,遇到過一個有意思的案例:
我是做電子游戲開發的,面試的是游戲策劃小C。小C上家公司的老板是在遼寧做其它行業的,跟游戲行業八桿子打不著。然后老板在北京投資了一家10人團隊的小公司,來做游戲的。小C抱怨說,他們10人團隊的頭兒說話都不管用,剛決定了個什么方向,一個月出差來一次北京的老板就給否決了,必須按照老板的意思來。老板說怎么做就怎么做。小C抱怨說老板其實根本不懂游戲,就是瞎指揮。
我和小C說,其實這件事你要反推你們老板要什么。根據你和我說的這些事件,我反推你們老板的目的大概率不是“要做一款好游戲”,而是“我要自己主導做一款游戲”。說白了,你們這個10人團隊就是老板的一個玩具,老板花一些錢在“玩”而已。所以如果想要在這家公司做好,很簡單,聽老板的話就行了。甚至,你可以隔三差五去請教他,“這個地方應該怎么做?”,讓他有一種自己做主的感覺。
如果你真是自己想做好游戲,那就早早離開這家公司吧。
就拿“做電子游戲”這件事情舉例子。同樣是做游戲,在很多公司,“做好游戲”就是老板的目的,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提供價值?就是作出好游戲;而在另外一些公司,“自己主導做一款游戲,不管好壞,員工能聽話就行”、“我要照顧侄子,所以立一個項目讓侄子去做吧,給他發著工資,管他做的怎么樣呢,給侄子的員工能聽我侄子的就行”、“我要組建一個20人的團隊,然后給投資人看,騙到投資人的錢就行,我管下面的員工到底干不干活,只要在投資人來巡視的時候,他們坐在這里就行”……
同樣是”做電子游戲“這件事,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目的,進而要求的能力也不一樣。我們必須反推上層的目的,才能知道自己怎么才能提供價值。
而且反推了上層的目的,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這樣做,和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想法是不是沖突。比如老板要聽話的人,雖然我能做好一個“聽話者”的角色,但是我就是想做一個事業,那我就不跟這個老板了,去找另外一個老板。這也是認同公司價值觀、文化的重要性
五、關于這個世界
不同的公司目的可能不一樣,所以要求也就不一樣。我們大概率總可以找到和我相同想法以及價值觀的公司。
那么這個世界的目的呢?就像最早說的二八法則,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法則篩選或者培養出少部分精英,通過這個法則實現社會進步”,公司我們可以換,如果我們不認同這個世界的目的呢,要換世界嗎?怎么換?除了換世界還有其它辦法沒?
最終,解釋一下文章標題取名“公司的高層是SB”的原因。做同一件事,不同公司的高層目的不一樣,經常搞得我們很混亂。那我們在罵高層SB的時候,可以想想他們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們應該怎么辦?該罵的是他們,還是該反思自己?